-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64 生态环境 第15卷第2期(2006年3月)
杨 宇等: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对煤炭脱硫影响的研究 PAGE 263
生态环境 2006, 15(2): 261-264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
基金项目:国家创新研究群体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5JJ30023)
作者简介:杨 宇(1972-),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工程和分子生物学。
*通讯作者:邱冠周,Tel: +86-0731-8877216;E-mail: HYPERLINK mailto:csyangyu@ csyangyu@
收稿日期:200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对煤炭脱硫影响的研究
杨 宇1, 2,师舞阳1, 2,张燕飞1, 2,徐爱玲1, 2,
柳建设1, 2,邹俐宏1, 2,邱冠周1, 2*
1.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2. 生物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083
摘要: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广泛应用于湿法冶金和煤炭脱硫。不同的实验条件对煤炭脱硫效率的影响很大。以QXS菌株为实验对象,分别考查了处理时间、初始pH、煤样粒度、煤浆质量分数等因素对煤炭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时间达到10 d后,全硫脱除率达到65%且不再继续增加;初始pH的影响符合钟罩形曲线,最佳pH条件为2.0左右;伴随煤样粒度和煤浆质量分数的增加,脱硫的效果均呈现减弱趋势。此外,对具有不同Fe2+氧化能力的菌株的脱硫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脱硫效率与Fe2+氧化能力呈正相关。采用QXS菌株,煤浆质量分数为20%,煤样粒度为200目(0.074 mm),初始pH为2.0,温度30 ℃,摇床转速为175 r/min,接种量为1010~1011·g-1时,10 d后煤炭的全硫脱除效率可达65
关键词:生物脱硫;煤;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黄铁矿
中图分类号:X172;X7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6)02-0261-04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1](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简称A. f 菌),原名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简称为T. f 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无机化能自养菌,以亚铁(Fe2+)、硫(S0或S2-)作为能量来源,以空气中的CO2为碳源,并吸收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合成菌体细胞[2]。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将A. f 菌应用于生物湿法冶金以及煤炭生物脱硫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前景[3, 4]。
煤中硫的存在形式分为无机硫和有机硫。无机硫在煤中以硫化物以及硫酸盐形式存在,硫化物的存在主要以硫铁矿硫的形式存在。主要包括黄铁矿、白铁矿和黄铜矿,尤以黄铁矿含最多[5]。所以,脱除煤中无机硫的主要问题在于解决脱除黄铁矿的问题。
1958年,TempleK、Leathen等首先将T. f 菌用于煤炭脱黄铁矿硫的研究。1961年,Silvermann等以及Zarubina就发现微生物可以脱除煤中的黄铁矿[6]并研究T.f菌的生长特性及对黄铁矿的氧化机制,证明了T.f菌能够加速黄铁矿的氧化。Fecko P (1991年)、Stevens (1993)、Tijeno(1996)分别用T. f 菌进行脱除黄铁矿的试验,黄铁矿的脱除效率都在90%左右。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日本、欧共体都将该技术转向应用方面,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国内1990年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徐毅等人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8 d脱除煤炭中70%左右的黄铁矿硫。1992年钟慧芳等在实验室小试中脱除了四川南桐煤矿中86.11%~95.16%的黄铁矿硫。
本文采用不同地域分离得到的多个A.f菌株,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煤炭脱硫实验,以期得到优化的控制参数,为今后煤炭脱硫的工业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菌种和培养基
1.1.1 菌种
本实验所采用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翻译岗位工作简历模板.docx VIP
- 起重机械安装质量记录表.doc VIP
- 品质管理制度表格起重机械安装质量记录表.pdf VIP
- 山东省邹城市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doc VIP
- 如何找回误删微信好友,微信好友一键恢复.doc VIP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6.2中位数与箱线图》同步练习题(含答案).docx VIP
-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5年修订版).docx VIP
-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第二版) 009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第二版) 第九章.pptx VIP
- 2016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技术基础——基本常识(高教版 李桂云编)电子教案:第一章 数控机床概述.doc VIP
- 9.1增强安全意识 教案 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