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会话中的否定反问句和特指反问句研究-现代汉语语言学专业论文.docx

汉语会话中的否定反问句和特指反问句研究-现代汉语语言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本文以否定反问句和特指反问句为研究对象。“否定反问句”指的是带有“不、 中文摘要 本文以否定反问句和特指反问句为研究对象。“否定反问句”指的是带有“不、 没”等否定词的是非问形式反问句,主要包括“不是 (吗)”“不/没 (吗)” “没看见/听见 (吗)”等,本文根据其句法表层形式将之称为否定反问句。“特 指反问旬”指的是采用特指问形式的反问句,具体来说,指句子中含有疑问代词, 不是用来征询信息的,而是表达与该句字面肯否定形式相反的断言——原句S1 中的疑问代词由某个带有存在量词的名词或谓词短语来替换,形成S2,特指反 问句表达与S2相反的断言。本文认为反问句采用了问句形式,它表达与句子字 面肯否定形式相反的断言。 本文在会话分析理论、功能主义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主观性)、语义学、 语用学等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反问句使用环境”的研究框架,即从反问句所 在话轮中的位置及其在序列结构(主要是触发反问句的言行和对反问句的回应 等)考察反问句使用的语言环境;从会话参与者之问地位的高低考察反问句使用 时的人际环境;从反问句针对的情境语义信息内涵考察反问句使用的场景环境; 等等。 在详尽考察语料中反问句使用环境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反问旬的话语功能 主要在于表达说话人不同程度的负面事理立场。并根据说话人使用反问句的负面 程度高低、是否直接针对听者或他人、对方言行是否影响言者等因素,把反问句 表达的负面事理立场四分为:提醒、意外、反对、斥责。 所谓“负面事理立场”,指说话人对事物、行为的不合理性做出的判断。语 料考察发现,否定反问句所针对的情况基本都是已知或可及性信息,因此认为反 问句不是用来传递命题信息而是传递非命题信息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从交际行 为来看,在使用否定反问句时,说话人提及了对方应知信息,让对方注意到自己 的言行忽视了该信息,或提示对方应激活某些应知信息。从这个角度看,否定反 问句构成的是一个带有责过性质的言‘语评断行为,因此可以说它在整体上表达了 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负面事理立场。而对特指反问句来说,大多数都是因为对方或 他人做出了有悖于常识或事实的言行而使用的。而且七成的特指反问句都重复或 部分重复了对方或他人的语句或者以代词指称或语言表述对方行为。(剩下的未 (部分)重复对方或他人语句的特指反问句,基本都是针对对方或他人行为的,即 对方或他人未发出语句)说话人重复或部分重复对方或他人的语句或者指称对方 行为等构成特指反问句,旨在表明自己对对方言行的立场。具体地说,是想表明 对方的言行与事实或常识不符。从这个角度来说,特指反问句就是说话人对对方 或他人言行合理性的判断,这正是事理立场的表现。由此可以认为特指反问句和 否定反问句一样,在整体上表达了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负面事理立场。反问旬的使用环境和话语功能因反问旬结构类型和语料的差异而有不同的 否定反问句一样,在整体上表达了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负面事理立场。 反问旬的使用环境和话语功能因反问旬结构类型和语料的差异而有不同的 表现。论文依次考察了否定反问和特指反问句在自然会话、影视对白中的使用环 境和话语功能。 在考察反问句使用环境时,本文发现不同语料中反问句的使用环境有同有 异。其中相同之处有:反问句主要使用于较为熟悉的、地位平等的参与者之间; 反问句通常都是请对方激活某应知信息,进而认识到自己言行中的疏忽或不合理 的;大多数反问句具有直接触发语,换言之,反问句通常具有针对性;个别没有 针对性的反问句多数起到提供背景、推进话题、转移话题等作用。关于不同语料 中不同反问句使用环境的特殊之处,主要体现在反问句在话轮中的位置、地位较 低的参与者使用反问旬的频率、反问句回应形式(认同式、延迟式、知悉式、其 他类、他人回应、无回应等)的差异等。 在考察不同语料中两类反问句表达言者立场的情况时,论文发现:就否定反 问句而言,自然会话中“提醒”最多(六成以上),“斥责”最少(2%左右):而 影视对白中,“提醒”最多(59%),“斥责”次之(19%)。单从“斥责”立场的 出现频率来看,影视对白是自然会话的数倍。就特指反问句而言,自然会话中“反 对”最多(四成以上),“提醒”次之(三成左右),“斥责最少(不足一成); 而影视对白中,情景喜剧与电影对白不同:情景喜剧“提醒”最多(40%),“反 对”次之(32%),“意外”最少(10%);电影对白中,“斥责”最多(41%),“提 醒”次之(33%),“意外”最少(7%)。这些结果表明,特指反问句表达的言者 立场负面程度高于否定反问句,影视对A中反问句表达的言者立场负面程度高于 自然会话。这与两种反问句的成因以及影视对白语料的娱乐性质有关。 论文专节讨论了两类反问句在自然会话和影视对白中表现的差异,并指出这 些使用环境或话语功能的差异,应该归丁反问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