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亩独 创
亩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未获得
。主: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全)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 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lt
lt144HA
H k
RUI
RU
2 、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纳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清华大学 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用于出版和编入 CNKI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倒作
导师签字 4 以//
签字日期: )ol{f年 Y 月 );.1 日
签字日期: #ICfiJ三 F 月多1 日
汉语平面公益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
摘 要
过去的 30 年里,Lakoff 和 Johnson 等隐喻学者所提出的“隐喻从根本上讲 并不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一种主导人类思维的认知机制”的论断已得到广大学 者的普遍认同,并通过了大量语言实例的验证。但是,根据概念隐喻理论,如果 “隐喻不是一种修辞方法,而是一种思维方式”(Lakoff, 1993: 210),那么隐喻能 够而且应当在语言之外的其他交际模态中得到表达,如图片,音乐,手势等。此 外,如果针对非语言隐喻实例的研究无法得到有力的证据,那么学界所宣称的“人 类隐喻性思维”(Forceville Urios-Aparisi, 2009: 4)这一论断将被推翻。基于上述 原因,以 Charles Forceville 为首的大批学者冲破纯语言隐喻的束缚,提出了非语 言隐喻和多模态隐喻的概念,开启了全新的研究领域,以期进一步验证概念隐喻 理论的合理性并探究多模态隐喻所独有的特征和规律。
平面公益广告综合运用了语言和图片两种模态,包含着丰富的隐喻,为本文 多模态隐喻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研究语料。本文以 Max Black 的隐喻互动理论为出 发点,借鉴 Jakobson 交际模型中的六种交际影响因素(信息,代码,媒介,语 境,发话者,接收者)并进行整合和修正,提出了识别和解读多模态隐喻的理论 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对健康和安全类、反腐倡廉类及社会公德类汉语平面公 益广告进行了案例分析。分析过程主要围绕任何隐喻研究均需予以解答的三个问 题展开:(1)该隐喻的两个域(源域和目标域)是什么;(2)这两个域中哪个是 源域、哪个是目标域;(3)哪个(些)特征从源域投射到了目标域。
该研究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首先,本研究所构建的多模态隐喻识别和解 读模型是可行的。第二,从研究中可以发现文字—图片类多模态隐喻的模态分布 受到源域和目标域的具体/抽象程度的影响。第三,同语言隐喻类似,多模态隐 喻的构建和解读不仅具有体验性而且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且文化元素的使用与 公益广告的话题和关注点有关,话题和关注点的文化特异性越高,在相关隐喻构 建中使用文化元素的可能性越大。最后,对于同一目标域而言,选择不同的源域 意味着不同的特征被选择和映射,但上述用于识解同一目标域的不同源域间也存 在共同点。
I
关键词:隐喻;多模态隐喻;文字-图片隐喻;平面公益广告
II
A Cognitive Study of Multimodal Metaphors in Chinese Print Public Service Advertising
Abstract
The Lakoff-and-Johnsonian presupposition that metaphor is not primarily a matter of language but essentially a cognitive phenomenon structuring human thought has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been extensively acknowledged and amply underpinned by uncountable verbal cases. However, if, according to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CMT), “metaphor is not a figure of speech, but a mode of thought” (Lakoff, 1993: 210), metaphor can and should manifes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海鑫盛世国际广告公司整合营销战略研究-工商管理专业论文.docx
- 寒区桥梁养护管理系统研究-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概率可靠性评估-电气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会计学专业论文.docx
- 贵州自育品种南江3号成熟度与烘烤工艺研究-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论文.docx
- 海杂波多普勒谱分析与建模方法研究-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论文.docx
- 哈尔滨市乳制品加工业发展战略研究-公共管理专业论文.docx
- 辊道窑炉燃烧-发电集成系统特性研究与评价-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论文.docx
- 海水人工湿地净化海水养殖外排水脱氮研究-水产养殖专业论文.docx
- 光固纸张烘道气力系统研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