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疚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来自元分析的证据.pdfVIP

内疚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来自元分析的证据.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Vol. 27, No. 5, 773–788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3724/SP.J.1042.2019.00773 ·元分析(Meta-Analysis) · * 内疚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汤 明 李伟强 刘福会 袁 博 (宁波大学心理学系暨研究所, 浙江 宁波 315211) 摘 要 内疚作为一种典型的道德情绪, 被认为具有亲社会作用, 但很多研究却发现内疚并不总能促进亲社 会行为。为了明确内疚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 分析造成结论分歧的可能原因, 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了特 质内疚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状态内疚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共有46 篇文献92 个独立样本纳入元分析(N = 17248)。元分析结果表明:(1)特质内疚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二者之间的关系受到亲社 会行为类型的调节, 相比较捐赠、助人、环保行为等, 特质内疚与补偿之间的相关更强; (2)启动内疚状态能显 著提升个体的亲社会行为, 但两者之间的关联呈较小的效应量, 亲社会行为对象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 感到 内疚的个体更愿意对受害方做出亲社会行为; (3)p 曲线(p -curve)分析发现, 两个元分析研究的p 曲线均呈显著 右偏态, 表明特质内疚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状态内疚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均存在真实的效应, 而不是出 版偏倚或者p hacking 导致。 关键词 内疚; 亲社会行为; 元分析; 调节效应; p 曲线 分类号 B8498:C91  Rotella Richeson, 2013 ) 。如Jordan, Flynn 和 1 引言 Cohen (2016)采用内疚和羞愧倾向量表(Guilt And 1.1 背景及意义 Shame Proneness Scale, GASP)以及宽恕倾向量表 道德情绪在人的道德行为中的作用一直备受 (Heartland Forgiveness Scale, HFS)收集数据发现被 争议。近几十年来, 大量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开 试内疚程度与宽恕意向显著正相关。Kahn, Liberman, 始关注内疚这一道德情绪在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中 Halperin 和Ross (2016) 以以色列犹太人为研究对 扮演的角色。当人们感觉内疚时, 为了减轻、消 象, 发现被试为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暴行越感到 除或避免这种愧疚不安, 会尽力去弥补自己所犯 内疚越倾向于支持合作建议。当个体意识到自己 的错误。因此, 尽管内疚是一种不愉快的道德情 的行为伤害了他人, 内疚体验会驱使人们去补偿, 绪, 却具有亲社会作用, 被认为是一种“适应性的 如果无法补偿受害方, 也会以其它方式消除或降 情绪” (张琨, 方平, 姜媛, 于悦, 欧阳恒磊, 2014;

文档评论(0)

江南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