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乙炔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浙江安全生产协会.DOC

溶解乙炔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浙江安全生产协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GB17266-1998 溶解乙炔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 Safety specification for filling station of dissolved acetylene cylinders 自??1998-10-1??起执行 前言   为了规范溶解乙炔气瓶充装站的安全技术条件,保障充装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与本标准紧密相关的标准和规程有:   GB50031—91 乙炔站设计规范;   GB50058—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13591—92 溶解乙炔充装规定;   ZB J76020—90 溶解乙炔设备技术条件;   化工部、劳动部、公安部联合颁发的《溶解乙炔生产安全管理规定(试行)》(1989);   劳动部颁发的《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1993)。   为了突出重点,避免重复,本标准着重规定了充装站的职责及高压部分必须具备的安全技术条件,从而控制充装质量,确保充装安全。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州飞机制造厂(负责)、上海吴淞化工总厂(参加)。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浩清、虞希锡、赵产兴、李宗俊。   本标准首次发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溶解乙炔气瓶充装站(以下简称充装站)的职责和必须具备的安全技术条件。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瓶装乙炔的充装站。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894—88 安全标志   GB6819—1996 溶解乙炔   GB8163—87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GB13591—92 溶解乙炔充装规定   GB50031—91 乙炔站设计规范   GBJ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235—82 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金属管道篇)   ZBJ76020—90 溶解乙炔设备技术条件   劳动部劳锅字[1990]8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劳动部劳锅字[1993]4号 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3 充装站职责   3.1 严格执行《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第37条规定的固定充装单位制度,如实报送固定在本站充装的溶解乙炔气瓶(以下简称乙炔瓶)用户名单及每年度变动情况。   3.2 固定在本单位充装的乙炔瓶,应按《规程》第37条的规定,逐只建立档案并作出标记。   3.3 档案不在本站的乙炔瓶,不得接收和充装。对临时用户的乙炔瓶应做出标记,并单独充装和存放。   3.4 确保乙炔瓶充装前检查、测定并补加溶剂、充装操作、测定瓶内乙炔充装量和静置后压力、检查泄漏、充装记录等严格执行GB13591和《规程》的有关规定,附件应齐全、无损坏,不符合要求的乙炔瓶不准充装,充装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乙炔瓶不准出站。   3.5 确保所充乙炔的质量符合GB6819的规定,并出具标明生产许可证标记和编号的合格证。   3.6 确保乙炔瓶运输、储存符合《规程》第七章的有关规定。   3.7 负责保护好乙炔瓶的颜色标记,并做好受损涂层的修复工作。   3.8 确保在本站充装的乙炔瓶按《规程》第52、53条的规定进行定期或提前检验。   4 充装站基本条件   4.1 充装站的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经规划布点和批准后方可建站。   4.2 充装站建成后,经申请并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竣工验收和投产验收并取得生产许可证。   4.3 充装站应严格按照省级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申请并经验收,取得溶解乙炔气瓶充装注册登记证。   4.4 充装站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并备有与溶解乙炔、溶解乙炔气瓶相关的标准、规范等技术资料。   4.4.1 由各级人员组成的安全管理机构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4.4.2 安全管理程序明确、可操作。   4.4.3 应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a) 安全教育、培训、检查制度;   b) 防火、防爆制度;   c) 危险品(易燃、易爆品,气瓶)运输、储存制度;   d) 设备、计量器具周检制度并建立台帐;   e) 档案管理制度。   4.4.4 设备(乙炔压缩机、高压干燥器、充灌排等)、岗位(充装前检查、充装中检查、充装后检查和乙炔压缩机等)安全操作规程安全。   4.4.5 消防器材选择正确、布置合理,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   4.4.6 事故(泄漏、着火等)应急处理程序与方法正确。   4.4.7 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应能切实贯彻执行,工作见证真实、准确、清晰,填写齐全并妥善保管。   4.4.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