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试验指导-天津中医药大学.PDF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试验指导-天津中医药大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院 生药教研室 实验一 维生素 C 的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碘量法测定维生素 C 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维生素 C 常用的含量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 C 又称抗坏血酸、系人体一种重要营养素。为水溶性,主要存在于 新鲜蔬菜、水果中(其中西红柿、鲜枣、山楂、辣椒、桔子中含量最多)。其主要 生理功能是:促进体内胶元蛋白及粘多糖合成;增加毛细血管壁致密性,减低其 脆性与通透性;参加体内氧化还原反应;有解毒作用。如缺乏维生素 C 可发生坏血 病。临床用于各种维生素 C 缺乏症、肝脏疾病、中毒等。 本试验是利用碘酸钾做氧化剂。即在一定量的盐酸酸性试液中加碘化钾—淀 粉指示剂,用已知浓度的碘酸钾滴定。当碘酸钾滴入后即释放出游离的碘,此碘 被维生素 C 还原,直至维生素 C 完全氧化后,再滴以碘酸钾液时,释放出的碘 因无维生素 C 的作用,可使淀粉指示剂呈蓝色,即为中点,其反应如下: KIO + 5KI + 6HCl→6KCl + 3H O + 3 I 3 2 2 三、实验材料 柑橘或辣椒、研钵、天平、2%盐酸、0.5%KI、0.001N KIO 、1%淀粉溶液、 3 蒸馏水、100mL 容量瓶、纱布、50mL 烧杯、移液管、滴定管 四、实验方法 (一)样品液的制备 将柑橘或辣椒样品先纵切为 4-8 等分,除去不能食用部分,切碎,取 20g 作 分析用。将称取的样品放入研钵中,加 2% 的盐酸 5-10mL,研磨至呈浆状,小心 无损地移研钵中样品于 100mL 容量瓶中,研钵用 2%盐酸液冲洗后,亦倒入量瓶 中,并加2%盐酸至 100mL,充分混合,用清洁干燥二层纱布过滤入干燥的烧杯 中,滤液作测定用。 (二)样品液的分析 在 50mL 的烧杯中,用移液管注入 0.5% 的 KI 溶液 1mL,1%淀粉液 1mL, 以及上述制得的试液5mL ;再加蒸馏水至总体积 10mL。用0.001N KIO3 溶液滴 定,要一滴一滴加入,并时时摇动烧杯,至微蓝色不褪为终点(一分钟不褪为止)。 记录所用 KIO3 溶液毫升数。 同上法再测定3 次,取各次测定的平均值,按下式计算维生素 C 含量。 V × 0.088 b W = × × 100 B a W = 100 克样品含的抗坏血酸毫克数(mg/100g )。 V = 滴定样品所用的 KIO3 溶液毫升数。 0.088 = 1mL0.001N KIO3 溶液相当的抗坏血酸的量(mg/mL )。 B = 滴定时所用样品溶液毫升数。 b = 制成样品液的总毫升数。 a = 样品的克数。 五、思考题 1、测定维生素 C 的含量为何要在盐酸的酸性溶液中进行? 2 、本实验产生的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实验二 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 )测蛋白浓度 一、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考马斯亮蓝 G-250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考马斯亮蓝 G-250 (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 )测定蛋白质含量属于染 料结合法的一种。考马斯亮蓝G-250 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最大光吸收在488nm ; 当它与蛋白质结合后变为青色,蛋白质-色素结合物在 595nm 波长下有最大光吸 收。其光吸收值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因此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蛋白质与 考马斯亮蓝 G-250 结合在 2min 左右的时间内达到平衡,完成反应十分迅速; 其结合物在室温下 1h 内保持稳定。该法是 1976 年 Bradfo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