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医院消化科内部培训提升.pptVIP

穴位贴敷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医院消化科内部培训提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穴位贴敷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医院消化科内部培训提升

穴位贴敷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消化科 第一节 穴位贴敷的发展简史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等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了烙、熨、外敷、药浴等多种外治之法,而且列举的各种贴敷方,有证有方,方法齐备,如治劳损的五养膏、玉泉膏,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华佗在《神医秘传》中治脱疽“用极大甘草,研成细末,麻油调敷极厚,逐日更换,十日而愈。” 流传海外 穴位贴敷疗法不但国内影响广泛,在国外也逐渐兴起,如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部发明的避孕膏,贴敷在腋下可收到避孕良好效果;日本大正株式会社研制的中药贴膏深受人们的欢迎,如温经活血止痛的辣椒膏等。 第二节 穴位贴敷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症候群,可由多种疾病所致。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的出血。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统称为下消化道出血。 二、一般资料 50例均为内科治疗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50-70之间,症状为黑便,胃脘胀满、疼痛、恶心、反酸、或大便潜血实验阳性。 三、分组及具体方法 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两组均滴注静脉止血药物等对症处理,同时根据病情控制饮食,予禁食或流质饮食,一组用单纯的西医治疗,一组配合中医每日用中药穴位贴敷,脾俞,胃俞,三焦俞。时间为2-3小时,十天为一个疗程。 四、结果 经观察,用穴位贴敷3天后,18例胃脘胀满疼痛减轻,黑便基本消失,用穴位贴敷5-7天后, 7例胃脘胀满消失,大便隐血试验阴性,其他症状明显减轻,综上所述,使用中药贴敷配合治疗可明显减轻出血,缩短禁食禁水时间。 五、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呕吐物及粪便的性状,量及颜色,当病人出现口渴、烦躁、出冷汗时,应考虑有新鲜出血,按休克护理常规处理。 2、中药穴位贴敷的护理 (1)认真告知患者中药贴敷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穴位、药物。(3)操作时可取坐位或俯卧位。(4)将中药调好保持一定的湿度,贴于胃俞、脾俞、三焦俞上。 (5)观察全身过敏反应,若出现红肿、瘙痒等情况,及时停止使用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6)贴敷完毕清洁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