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朦胧诗”意境的捕捉
美是距离所造成的, 而诗的朦胧美便是诗为读者制造的一个适当的距离,一个适当的想象空间,它如立于轻雾之中的美女,令人遐想,销人魂魄。而众多美女之中,惟有两位着实令我倾慕,一为郑愁予之《错误》,一为洛夫之《窗下》,每每品读,都如一杯香茶在前,清雾缭绕,而思绪早已不在眼前。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此诗有王昌龄《闺怨》的投影,但她的“闺怨”以另一种令人颤抖的姿态流露出来。 郑愁予没按时间顺序叙写生活插曲, 所以此诗使人感到朦胧。开头一段的两句写的是事情的结局,如沉郁的云压于心底,一句为短句,与“我”行色匆匆正好吻合,二句之所以用长句, 似乎在暗示女子因等待心上人归来用了漫长的时间,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令人煎熬! 第二段细腻地描绘了女子寂寞等待的心境和一个美丽的错误,而这一切都引发了我无边的联想。 诗中的女子该是古典的,生活在“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个人时间里,寂寞如裙裾拂地般无声、凄凉! 小城在她看来毫无春意。掩重门,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鹃啼,怕折尽梅花,难寄相思,只得躲进时间的暗影里,捂耳而眠,卷腿入梦,怕再被达达的马蹄惊扰,又目睹一场错误。 郑愁予将古典的她置身于江南的青石街上, 向晚时节,澄明,清寂,无第三者旁观,只有“我”与她,而“我”与她无关,只在刹那间与她交眸而过,而“我们”的故事亦与第三者无关,只关联着江南的柳絮、春风、窗纬……一切似只是背景,似只是陪衬,连同“我”的出现也只为烘托她的寂寞与忧伤,只不过主笔赐“我”多情,让“我”在瞬息之间,参透所有的因果,参与这场美丽的错误,那“我”又算是她的有缘之人了。 “我”达达的马蹄实为奔赴一个与她无关的约定而已,只不过,“我” 亦从她焦灼而失落的神情中看到另一个身影,这种提示只会催促“我”快马加鞭,奔赴于更深的暮色中。今夕何夕? 今夕何夕? 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那个她,是否亦如“我”一样正急急归来? 正急急从另一个遥远的青石街道加鞭而来? 那是否亦有一个容颜如莲花的女子开窗为他绽放又为他骤然凋零? 女子该是从古人的爱情典故里步一曲小令, 旖旎而来,她的身影,暗合了多少古词名句里佳人的角色,每一句都让人吟咏叹惋,真希望流年偷换,借一匹千里骏马,奔赴她的窗前,只不过我会让脚步慢下来,再慢下来,停驻在她视线之中,停驻在她望尽千帆皆不是的失落里,然后,轻呼一声:我,回来了! 想象在这方寸的文字里叠加、延伸,延伸又叠加,似乎努力在让这瞬间变为圆满。而人生之中,又有多少瞬间如同此境! 于是诗的文字便变成想像的一个空间入口,让读者能在朦胧中窥见真实, 而诗人则又将真实藏于如梦如幻的境界中,让这梦幻的世界,生发出一种神秘、幽玄的情趣! 窗下 洛夫 当暮色装饰着雨后的窗子 我便从这里探测出远山的深度 在右窗玻璃上呵一口气 再用手指画一条长长的小路 以及小路尽头的 一个背影 有人从雨中而去 这是一首请诗,写“我”在暮雨中追寻思念的恋人,而恋人在诗中没有出场。要寻找到她,得走过“长长的路”,但山高路长均阻挡不了他寻找恋人的决心, 由此可见态度之坚决,感情之深厚。此诗色调虽冷,但耐人咀嚼,结尾只一句,却有无穷的韵味,诗句结束的时候,也正是读者联想开始的时候。 诗中“远山”“背影”的意象皆呈现一种朦胧之态。“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阔知何处? ”重重高山可以视作思念的曲折绵延,也可以看作是阻绝情感的一大障碍。雨中的远山迷濛、迢遥,“远山的深度”又似乎印证着感情的深度,正可以把思念掘深,拉向远处。山有多深,雨中的思念就有多深。“长长的小路”是追寻情感的必然轨迹。简略的文字省去了一切关于艰辛的渲染, 只留下玻璃窗下一幅空灵的图画, 任你的思绪被那条小路牵引至烟雨濛濛的远山深处。 而小路尽头的“一个背影”,忽略了朱颜红粉的面容,忽略了含情带泪的神色,却有看得见的决绝,有触得到的孤寂,清晰地烙印在某人心灵深处,最后变成一幅画。然而,呵的气散了,路消失了,背影也遁形于寂静的山野之中,但读者的心却被这背影牵引,去竭力圆满一个故事。当时既不是整个故事的开始,亦不是整个故事的结局,所以行进之中的情感有无限发展的可能。两个人可能相遇,可能渐行渐远,亦可能因疲惫从此停下不再行走,是怎样开始这场追逐亦或追寻的旅途的呢?“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 “有人从雨中而去”,使空灵的图画在一瞬间成为背景,而那“从雨中而去”的人是谁呢? 那不就是诗人自己吗? 他从画面中抽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