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的作用探讨.doc

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的作用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的作用探讨 摘要:目的 分析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联合清洁间歇导尿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康复训练。随访1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的变化,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 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膀胱容量有所增加,残余尿量有所减少,其中实验组患者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并可减少泌尿系感染、肾积水、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风险。 关键词:康复训练;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排尿功能 脊髓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灾难性损伤,患者易形成高反射、高张力的痉挛性膀胱,使贮尿、排尿功能发生障碍。痉挛性膀胱患者膀胱容量缩小、贮尿功能下降,而导致尿潴留、泌尿系感染、肾积水、肾功能衰竭等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在对脊髓损伤的处理时应重视对膀胱功能的重建[1]。本文分析了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的作用,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患者,均有明确的脊髓损伤史,并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经尿动力学检查确诊为痉挛性膀胱,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障碍,经膀胱压力测定压力<80mmH2O。研究对象同时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器质性尿路梗阻、尿路结石、严重感染、近期使用抗胆碱能药物、电刺激禁忌证者。 根据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共计34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18岁~65岁,平均年龄(43.52±11.32)岁;体重49kg~85kg,平均体重(63.74±12.62)kg;脊髓损伤时间3个月~12个月,平均脊髓损伤时间(6.78±1.65)个月;脊髓损伤原因包括颈椎外伤10例、胸椎外伤18例、脊髓炎6例。 实验组患者共计34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0岁~68岁,平均年龄(43.84±11.56)岁;体重50kg~83kg,平均体重(63.82±12.75)kg;脊髓损伤时间2个月~14个月,平均脊髓损伤时间(6.91±1.72)个月;脊髓损伤原因包括颈椎外伤15例、胸椎外伤14例、脊髓炎5例。 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脊髓损伤时间、损伤原因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联合清洁间歇导尿治疗。消旋山莨菪碱片口服剂量为10mg/次,3次/d。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活动时间制定饮水计划。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ml,尽可能均匀摄入。晚20:00至次日6:00期间不饮水,避免夜间膀胱过度膨胀。在无菌操作下插入导尿管,每4h导尿一次。如两次导尿间自动排尿100ml以上者可改为每6h导尿一次。如两次导尿间自动排尿200ml以上者可改为每8h导尿一次[2]。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康复训练,包括盆底肌电生物反馈康复治疗和针灸治疗。盆底肌电生物反馈康复治疗采用二通道电刺激系统,男性患者或未婚女性患者将电极置于直肠,已婚女性患者将电极置于阴道内,深度约为5~7cm。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盆底肌收缩和松弛刺激,刺激频率设定为10Hz,电流强度为50mA。收缩8s后放松15s,治疗时间20min/次,2次/d。针灸治疗取穴肾俞、关元、命门、太溪、脾俞、三阴交、足三里、合谷、中极等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肾俞艾条灸2壮/d。连续针灸治疗6d后休息1d。连续治疗8周,治疗期间根据膀胱功能改善情况适当调整消旋山莨菪碱片的使用剂量,延长清洁导尿间隔时间[3]。 随访1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的变化,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 1.3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比较 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膀胱容量有所增加,残余尿量有所减少,其中实验组患者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比较(`x±s) 组别 膀胱容量(ml) 残余尿量(ml) 对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