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果戈里《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docxVIP

浅析果戈里《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果戈里《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 1918年5月,鲁迅先生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但实际上,鲁迅先生笔下令人既感同情又觉可悲的“狂人”形象早在1834年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中就已诞生,可想而知,果戈里的这篇小说对鲁迅先生影响之大。果戈里描写的狂人波普里希金具有揭示封建社会的积极作用,从小人物的刻画看出一个腐朽时代对人的精神伤害。   一、 小人物的觉醒   果戈里《狂人日记》的主人公波普里希金原本是一个九等文官,是一个坐在办公室工作的小人物,因为社会排挤和爱情受挫导致他一步步走进精神病的世界。最初的波普里希金也是与正常人一样,厌恶趋炎附势的上司,喜欢美貌善良的富家小姐。可是,慢慢地,一切都变的,他能听见狗说人话、臆想自己是费南迪八世,以致最终被送进精神病院。果戈里用这个小官吏的眼睛展示俄国官僚的腐朽、丑恶、虚伪的生活,痛苦地描写了小人物的悲哀。   通过这个狂人,一个精神病患者,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下层人士在社会底层的际遇,他没有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关爱,有的只是每天重复地在办公室工作,这样的生活枯燥乏味,长期以往,精神受到压抑、行动遭受限制,人,会变得迟钝,变得极端。因此,波普里希金疯了。但也正是因为他的疯,才突显出了他的举止大胆,言语犀利,在沉寂的沙皇专制社会里,在循规蹈矩的黑暗制度里,他的言行举止是不妥的,他的叫嚣是疯狂的,给予当时的社会情形一个重击。   二、 社会制度的直接批评   19世纪初期的俄国和20世纪初期的中国在社会现实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样是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同样有隐含在黑暗中的革命力量,果戈里和鲁迅对当时的社会有着超越时代的体察,因此,他们先后塑造了两个背道与排斥正常社会秩序之外的“狂人”形象,为的就是批评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唤醒人们的觉悟。   在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中,波普里希金直接从日记里透露出官场社会把自己迫害逼疯的情节,作为沙皇封建统治下最底层的小人物,他也渴望升官发财,“要不是为了职位高贵,我早就不干了”。可惜,他一个下层人,不仅科长看不起他,甚至连仆人都瞧不起他。于是他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逐渐发疯,癫狂。果戈里描写了波普里希金发狂的原因是受不住俄国官僚等级制度,这种不公正的社会等级制度难以让小人物翻身。还有他的失恋,对部长的女儿单相思、痛极至疯,这种因为个人受压抑发疯的例子让读者明显感到冷酷、残暴、不公的社会制度对人精神的摧残,进而作者暗藏在文字里对当时社会的揭露与批判。   三、 日记体真实的现实主义   采用日记体的方式,运用第一人称,更为真实真切地表现狂人的心理特点。果戈里运用的日记体裁能准确地写出了狂人特有的心理活动和语言,剖析狂人特有的内心世界,写出了主人公波普里希金多疑、敏感的特性,同时采用回忆、联想、讲疯话、幻觉这样一些手法表现疯人的社会形态。   “狂人”的日记,最醒目的就是它的日期,从正常的“10月3日”、“10月4日”,之后突然跳到“11月6日”、“11月8日”、“11月9日”……再到“XX年4月43日”、“3月86日,昼与夜之间”、“某日。没有日期到一天”、“日期不记得了。也没有月份。鬼才知道是什么日子。”……如果说之前的“10月3日”、“10月4日”还有逻辑和符合常识的话,那么之后的“马德里。月2日30”、“同年2月之后的一月。”、“349,月2,年月34日”就不只是不符合一般常识和逻辑的问题了,它明显彰示了一个正常人由逐渐疯癫,再到彻底疯癫的状态。   作者果戈里正是要借这样的无逻辑和有悖常识的日期来承载这无逻辑和有悖常识背后的深层的真实。可以想象,在一个黑暗的时代,似乎作为一个正常人都是不敢多说真话的,残酷的压榨和迫害让大多数人只能保持沉默,但狂人却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言行,而果戈里就是这样通过非正常的话语来表达真实的话语。   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以疯子的变态心理折射出生活在这腐朽黑暗的世界的悲哀——这使《狂人日记》成为讨伐这个世界的一份呐喊与宣告。同时,透过狂人的言行,表现对社会制度的批判,力求让沉默的人们觉醒起来。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