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城市内涝问题解决措施方案.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原因分析 非工程措施不健全 管理混乱 疏于维护 缺乏应急预案 3 对策分析 3 对策分析 1. 总体思路 2. 规划标准 3. 工程措施 4. 非工程措施 5. 低影响开发技术 结合降雨、气象、土壤、水资源等因素,按照“防、渗、蓄、排、管”相结合的思想,采用强制性标准、加强精细化管理,科学合理规划建设时序,实现防洪防涝安全和雨水资源利用的目标。 “ 防洪系统 按照防洪标准综合治理防洪河道,包括防洪堤、泄洪闸等设施建设,抵御上游洪水,保障中心城防洪安全。 渗蓄系统 规划采用低洼绿地、透水铺装、渗井(坑)、调蓄水池等措施对小区和道路进行雨水渗蓄,在源头对雨水控制和利用。 蓄滞系统 结合城市公共绿化带、防护绿化带、湿地、广场、公园等景观需求,规划建设蓄滞洪、涝水的设施,在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的同时,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排水系统 按高标准规划建设或改造雨水管道、雨水泵站、雨水行泄通道和城市内河道等系统,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管理系统 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基础设施先行,定期风险评估,完善法规和标准,在规划设计、审批、验收以及运行维护等各环节加强精细化管理。 “ 3 对策分析 一般地区 重要地区 10年一遇 20年一遇 50年一遇 100年一遇 室外地面积水深度≤15厘米 室外地面积水深度≤40厘米 设计暴雨保功能 罕遇暴雨保安全 规划标准 3 对策分析 排水设施 建立地下排水深隧系统,提高排水能力,减轻城市内涝的压力。 ,既节省投资又不扰民。 排水深邃 加快构建符合城市特点的排水防涝体系,不断提高武汉市排水防涝能力。 秉持建管并重、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的原则。 结合排水不利地区分布和用地资源条件,充分利用绿化用地或其地下空间,布局复合利用蓄水设施。 调蓄设施 工程措施 3 对策分析 泵站 干管 总规模 2309 3827 新增规模 1331 2562 3 对策分析 调蓄工程建设 排水深邃工程规划 3 对策分析 ——「Big U」 排蓄结合 3 对策分析 加强维护 夯实基础管网维护是排水基础性工作 完善灾害预警机制 监测与预警 应急响应与处置 善后处理 管理规划 建立完善管理机制 设立专职管理部门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执法力度 建立信息化管控平台 立体化→数字化 及时更新 非工程性措施 3 对策分析 低影响开发技术(LID) 一种小型的雨水控制设施,20 世纪 90 年代在美国马里兰州开始实施。 一种新的雨洪管理设计理念,是能够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有效控制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洪峰流量增加、面源污染负荷加重、径流系数增大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 低影响开发主要通过生物滞留设施、屋顶绿化、植被浅沟、雨水利用等措施来维持开发前原有的水文条件,控制径流污染,实现开发区域的可持续水循环。为城市雨洪控制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低影响开发技术已列入国家“十二五”水专项重大课题进行研究。 3 对策分析 径流减少30-99% 峰值延迟5-40分钟 有效去除雨水径流中的磷、氮、油脂、重金属等污染物 绿色屋顶可降温2度,节能 节省雨水回用成本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报告人:王玥 150605121 谢谢指导! 汇报完毕 标注 字体使用 行距 背景图片出处 声明 英文 Microsoft YaHei 中文 微软雅黑 正文 1.3 本网站所提供的任何信息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PPT 模板、Word 文档、Excel 图表、图片素材等)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及其他适用的法律法规的保护,未经权利人书面明确授权,信息内容的任何部分(包括图片或图表)不得被全部或部分的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OfficePLUS 背景图片素材 OfficePLUS 点击Logo获取更多优质模板(放映模式) 研究背景 到 武 汉 来 看 海 ! 目录 CONTENTS 1 背景分析 2 原因分析 3 对策方法 1 背景分析 1 背景分析 国家出台排水防涝政策 2013年3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 “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1 背景分析 自然条件 主城区排水现状 地处江汉平原,以丘陵和平原相间的起伏地形为主。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常年雨量充沛,同时受大陆性气候影响,雨热同季、旱涝灾害较为突出。 分为汉口、汉阳、武昌三大片 区,总共22个大的排水系统。 汇水总面积1374.46 km2,其中主城区汇水面积438.7 km2,排水泵站 38 座,现状总排渍能力 846.9 m3/s,雨水管及雨污合流管道总计 6037

文档评论(0)

xfnz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