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建设探究.doc

文献综述-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建设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工商管理 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建设研究 引言 20世纪2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在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中扮演者日益重要的角色,世界经济版图由大量的产业集群构成,如美国硅谷的微电子、生物集群,德国慕尼黑的汽车业,第三意大利等;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产业集群己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行业特色,如温州的鞋业、嵊州的领带、东莞的电子、顺德的灯具等,产业集群己经成为了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世纪是品牌制胜的时代,品牌被视作世界经济发展的“经济原子弹”,发达的产业集群是“品牌的摇篮”。 [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业集群的强势品牌效应才能够改变购买者的心理偏好,使其偏向于消费某一产业集群的产品或服务,从而为产业集群的后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市场支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许多产业集群的品牌效应比较弱,甚至一些产业集群一直处于国际代工和OEM模式的现状,存在有品无牌、品牌不强等问题,因此产业集群的品牌建设对集群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 2.1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特征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也称产业簇群,自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产业区概念以来,中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产业集群进行了描述。克鲁格曼(Krugman,1991)从贸易经济和经济地理的角度研究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由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生产要素转移等通过市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他用“中心—外围”模型阐释了工业活动空间集聚的一般趋势[2]。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Porter)在“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1998)一文中提出,集群(clusters)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包括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及相关的机构所构成的经济群落[3]。国内学者仇保兴(1999)在《中小企业集群研究》一书中认为,中小企业以“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来维持集群的运行,这种组织的结构介于纯市场和层级两种组织之间,它比市场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4]王缉慈(2001)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 [5]。综上所述,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区域上集聚、依托当地的资源形成特色产业的相互联系的企业和相关机构的有机集合。 产业集群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首先,产业集群以业缘关系为纽带,是具有产业关联性的企业的集聚,因而具有产业特性;其次,它本身就有一个空间概念,即集聚于特定的领域,所以又具有一定的区域特性。[3] 2.2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 2.2.1创新竞争优势维度下的产业集群理论 迈克尔·E. 波特(1990)把产业集群纳入竞争优势的分析框架,认为一国的竞争力取决于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竞争优势是通过高度本地化过程而产生并持续发展的,各国只能在本国有特色的产业中获得国家竞争优势。他提出了产业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该模型构成要素包括需求条件、要素条件、当地企业竞争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等。竞争优势是通过一个高度本土化过程而产生并持续的。产业集群能促使集群内企业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评价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是该国能否有效地形成竞争性环境和创新。[6]1998年,波特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系统地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竞争经济理论。总之,波特从创新的竞争优势的视角来解释产业集群存在的合理性。 2.2.2交易费用维度下的产业集群理论 科斯(1937)在《企业的性质》中强调企业可以看作是市场的一种替代物,通过企业这样的市场的元素调配资源,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7]而威廉姆森(1985)认为环境的不确定性、小数目因子、机会主义和信息不对称等导致交易费用的提高。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中间组织形式,且相当稳定。集群就可以看作是介于市场和科层组织之间的中间组织,这种组织的存在使得交易费用内部化,同时由于地理上的集聚,提高了集群企业的交易频率、克服了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风险,从而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并使得集群成为较为稳定的组织形态。[7] 2.2.3空间集聚维度下的产业集群理论 保罗·克鲁格曼(1991)在其《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一文中认为产业集群是由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生产要素转移等通过市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他用“中心—外围”模型阐释了工业活动空间集聚的一般趋势:处于中心的是制造业、外围则是农业,制造业应该选择在市场需求量大的地区,而市场需求量大反过来又取决于制造业的地理分布。[8]虽然克鲁格曼还指出产业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也会影响产业集聚,但是他并没有提及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