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治阳三十六法钩玄之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仲景治阳三十六法钩玄之九 林家坤 (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林家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萍乡337000) 关键词:张仲景;重阳法;通阳;化阳;佐阳;充阳;补阳 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识码:A 32 通阳法 通阳法针对的阳气病变是阳气不通。人之阳气,总统一身脏腑经络,运行全身,旋转气机,起着温煦、推动、营养脏腑经脉,化生精血津液的作用。阳气功能正常,可温煦、推动脏腑功能,有助于气血津液的化生和正常运行;反之,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阳气阻塞壅滞,必然使得阳气不足或功能减退,以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化生不足,代谢障碍,则容易产生水气痰饮淤血等病理产物阻滞脏腑经脉而发病。可见,阳气不通可以贯穿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阳气不通可以导致水饮痰淤,而水饮痰淤又会加重阳气不通,故而阳气不通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临床上对于许多不好解释的疑难怪病,如用阳气不通理论来解释,可以清晰明了,进而调整治疗思路,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疗水平。 通阳二字最早见于《中藏经》[1]。原文是:“灸,起阳通阳……”用灸法通阳,是通阳的起源手段。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2]中运用通阳法治疗各种伤寒杂病,虽未言明通阳之法,但已行通阳之实。通阳第一方五苓散,众多利水药中不加行气药,独用一味桂枝通阳化气,使得水津四布,五经并行,妙不可言。叶天士的利小便通阳说即出此方。少阴病,四肢逆冷,阳气阻于四肢关节,独推四逆散旋转肝脾气机,解除阳气阻滞危机,可谓是围魏救赵之举。至于有问四逆散疏理肝脾气郁,小柴胡汤亦可以解郁,是否也可以归于通阳法?其实小柴胡汤之“和”与四逆散之“通”是两个概念不一样的名词,通法是心无旁骛,直奔主题;和是和稀泥,表面上牵高扯低,实际上是调和胃气以暗助阳气。除非小柴胡汤中不用生姜大枣,还可以稍作变通,但方中人参又如何处置呢?白通汤、通脉四逆汤在阴阳两拒,阳越欲亡之关键时刻,藉葱白交阳入阴,使得阴阳两和,属画龙点睛之神来之笔。肝着之旋复花汤、肾着之甘姜苓术汤、胃着之茯苓甘草汤、心着之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脾着之桂枝加大黄汤、肺着之桔枳姜汤和茯苓杏仁甘草汤,这一系列“着”病的立法选方就是立足于一个字,即“通”字。通什么?就是依据脏腑病位的不同,通有关脏腑的阳气。 着是气病,着久不愈,则转化为痹阻,用药随之转换。血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进一步加重用当归四逆汤,再重则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胸痹则用瓜蒌薤白白酒汤这一系列开胸通阳方剂。心痹脉促胸满,病势危急,赶紧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肢痹疼痛,脚肿如脱,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如果有形痰涎水饮阻塞阳气,上者瓜蒂散吐之,下者三物白散排之,中者大陷胸汤除之,等等不一而足,总以阳气通畅为首务。所以说,张仲景用通阳法治疗各种阳气不通疾病,开了用通的手段以秘固阳气的先河。 真正发展和完善了通阳法,还是清代叶天士,叶氏《临证指南医案》[3]逐渐完善了通阳法的理法方药。理论上,叶氏认为“阳气窒闭,浊阴凝痞。”近代江苏丁甘仁在此基础上进行深一步的诠释“阳气不到之处,即浊阴凝聚之所[4]。”检视叶氏通阳病例,病因多由内生或外感寒湿遏阳,以致阳光窒塞,阴霾弥漫。如上焦肺卫不展之胸痹、咳喘;中焦脾胃阳气壅滞之呕吐、反胃、痞满、噎膈、腹痛、臌胀;下焦肾阳开阖失司之淋、癃、腰痛以及外邪滞留之痹痛麻木等等,这些病证的共同特点就是不通。治疗上叶氏以为“通阳必用辛热”,喜用附子、干姜以及姜汁。同时叶氏[3]还引申发挥仲景……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见解,提出: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观点。认为湿为阴邪,用甘淡渗湿之品可以使湿邪从小便排出,湿邪去则三焦气机宣展,阳气通畅,气化复常。 最是令人叫绝的是叶氏[3]提出“形脉不足,以柔药温养……阴药呆滞,桂附劫阴,通阳柔剂最宜”的柔剂养阳观点,完善了通阳疗法。其善用肉苁蓉、归尾、柏子仁、远志、枸杞、茯苓、小茴香等柔剂通阳,使辛热不伤阴血,补血无碍祛寒,对长期缠绵不愈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病变甚至癌症,有极大的临床指导意义。叶氏柔剂养阳虽属创新,其实其出处仍是源于仲景《伤寒杂病论》。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理论,而芍药甘草汤及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脚挛急,正是柔剂通阳的的典范。后世反复说酸甘化阴以养肝,实际是未能正确理解芍药的功能。芍药一味在《神农本草经》中开宗明义说其能“通血脉”。一个通的药物,衍化到现代,几乎都没有人提了,反而当作补的药在用,真令人嗟叹。像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这些用在妇科通血化瘤止痛极为明显的效果的方,你能够解释芍药是在其中起到酸收的作用吗?碰到明显的淤血证,还要说酸收,怎能自圆其说,使人信服啊。 33 化阳法 化,变化的意思,于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使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是人们追求的最高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