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件:临床血液学检测一.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临床血液学检测一.ppt

1、贫血是外周血单位体积中:( ) A 红细胞数低于正常 B 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C 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D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E 循环血量较正常减少 2、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呈现:( ) A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 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C 大细胞性红细胞 D 镰形RBC E 缗钱状 3、粒细胞减少症是指:( ) A 白细胞总数4×109/L B 中性粒细胞数0.5×109/L C 中性粒细胞数1.5×109/L D 中性粒细胞数2×109/L E 中性粒细胞数1×109/L 4、30岁女性,头昏乏力2月,发热3天入院,体查:贫血貌, 颈部可扪及黄豆大小淋巴结,胸骨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血象示Hb50g/L WBC50×109/L,异常细胞0.37 Pt 74×109/L,骨髓示增生极度活跃,可见Auer小体,最可能的诊断是:( ) A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 败血症 D 缺铁性贫血 E 血小板减少症 A 中毒颗粒 B 嗜酸粒细胞增多 C 异形淋巴细胞 D 单核细胞增多 E 嗜碱粒细胞增多 5、 支气管哮喘 ( ) 6、 化脓菌感染 ( ) 7、流行性出血热 ( ) 8、急性感染恢复期 ( ) 9、以下哪些原因可造成中性粒细胞增多: A 化脓菌感染 B 急性心梗 C 急性溶血 D消化道大出血 E 非白血性白血病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 (1)感染 (2)血液系统疾病 (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3)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病因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核象指中性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正常时,外周血N核以分3叶的居多,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核象变化分为核左移和核右移,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见感染、失血、中毒及溶血等 核右移:周围血中出现中性粒细胞5叶以上,百分率超过3%。见巨幼细胞贫血、造血功能衰竭等 细胞类型 末成熟中性粒细胞 过渡型 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原粒 早幼 中幼 晚幼 杆状核 2叶 3叶 4叶 5叶上 分布曲线 左移 右移 明显左移 正常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4、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1)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 在严重传染病、各种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中毒及大面积烧伤等病理情况下出现 细胞大小不均 中毒性颗粒 空泡形成 杜勒小体 核变性 大小不等:病程较长的化脓性炎症,N大小悬殊,内毒素作用下骨髓前期细胞发生顿挫不规则分裂所致。 中毒颗粒: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染色较深,呈黑色或紫黑色。可能为细胞摄取细菌或血浆蛋白后发生变性,也可能是自噬体。 空泡形成:常为多个。大小不等,亦可在核中出现。被认为细胞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 4、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1)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 在严重传染病、各种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中毒及大面积烧伤等病理情况下出现 细胞大小不均 中毒性颗粒 空泡形成 杜勒小体 核变性 大小不等:病程较长的化脓性炎症,N大小悬殊,内毒素作用下骨髓前期细胞发生顿挫不规则分裂所致。 中毒颗粒: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染色较深,呈黑色或紫黑色。可能为细胞摄取细菌或血浆蛋白后发生变性,也可能是自噬体。 空泡形成:常为多个。大小不等,亦可在核中出现。被认为细胞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 杜勒小体:局部嗜碱性区域,呈圆形、犁形或云雾状,界限不清,染成灰蓝色,直径约1~2?m。常见于严重感染。 (2)、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胞体大,直径达16~25?m,核分叶在5叶以上,甚至在10以上,染色质疏松。常见于巨幼贫、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3)、棒状小体: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m,1 条或数条不定。只出现在白血病细胞中,故见到棒状小体即可确诊为白血病。 (三)嗜酸性粒细胞 E 参考值 0.5%-5% 绝对值 0.05-0.5 ×109/L 1、嗜酸性粒细胞增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