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君主专制加强,相权受到削弱 【军机大臣对自己工作的描述】 依样葫芦画不难, 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 要把葫芦仔细看。 1.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官僚机构C、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权力D、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2.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B.隋唐时期门下省下设六部 C.唐太宗时政事堂的设立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宋代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3.元朝时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是( ) A.腹里 B.宣政院 C.行中书省 D.尚书台 * * 第三 四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程标准】: 1、列举汉代“中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2、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3、从中央到地方制度两个层面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体会中华民族管理中国的政治智慧。 【考试说明】: ①中朝 ② 三省六部制③科举制④行省制度 ⑤明朝内阁⑥清朝军机处 ⑦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⑧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前提示】:P12、P17 一、封建中央政府机构的演变与君权的强化 (一)皇帝制度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创立:秦始皇。 特征:皇帝至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弊端:皇帝的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政治决策。 (二)中央政府机构的演变 主要内容 一、中央政府机构的演变与君权的强化(P12-13、17-18) 二、地方政府机构的演变与中央集权的加强(P16)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监察制度的演变(P14)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选官制度的演变(P14) 五、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不同时期宰相上朝礼仪的变化: 秦汉时 宋时 明清时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趴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一、中央政府机构的演变与君权的强化 (一)皇帝制度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二)封建中央政府机构的演变:君权不断强化,相权逐渐分散和削弱。 皇帝 太尉 左右丞相 御史大夫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负责全国军事 (虚有其位) 九卿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百官之首 1、秦和汉初中央机构—— 相权位高权重、威胁皇权。 材料一:《史记》卷五七《周勃世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 《史记》卷一百七《武安侯列传》:田蚡于武帝时为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 请回答: 从材料一可知丞相的政治地位怎样? 典型例题:主题:皇权与相权 地位:位高权重 2、两汉的内外朝(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皇 帝 尚书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尉 九 卿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内朝 外朝 相权一分为二。 执行 皇帝 (决策 ) 中书省 门下省 吏部 宣布官吏任免和考核 礼仪、科举 军政 刑狱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政事堂 草拟 审议 三分相权,各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既保证君权独尊又减少决策的错误: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尚书省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户籍、土地、赋税 作用: 3、唐朝政府机构及强化皇权的措施—— 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2)唐太宗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如何?他又是怎样做的? (1)看法: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 (2)做法:由宰相等官员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4、宋代中央机构及强化皇权的措施—削弱相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肉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编制说明.pdf VIP
- 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docx VIP
- 高危新生儿眼病筛查分类管理专家共识(2024).pptx VIP
- 24J306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docx
- 汽车轮毂结构优化与轻量化设计研究.docx VIP
- 生物质呋喃基新材料呋喃二甲酸(FDCA)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备案.doc
- 2025年搬运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预测分析报告.docx
- FDCA行业动态报告:FDCA发展潜力巨大,下游制成PEF替代空间广阔.docx
-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第4版全套教学课件.pptx
- 预算编制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