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第一册
《死水》导学案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
(2)体会以反语写丑的写法特色。
(3)体会诗歌深沉的感情、丰富的象征和富有韵味的格律。
(4)培养朗诵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2.教学重点:
(1)体会“死水”的象征意义。
(2)对于《死水》中所体现的闻一多先生关于新格律诗“三美”的把握。
3.学法指导:
从诵读——研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
4.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3年进入北京清华学校,1922年赴美留学,专修美术和文学。1925年回国,先后在北京艺专、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任教,倡导新格律诗运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
闻一多既有扎实的古典诗歌功底,又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诗人回国之后,面对严峻的社会现实,满腔的报国热情转化为激愤和冷峻,创作出了许多充满内在思想矛盾和艺术张力的作品,表现出了对满目疮痍的祖国大地的泣血般的情感。诗集《死水》中的大部分诗篇就是在这种情形下诞生的,充分地体现着诗人美好理想与丑陋的现实的尖锐对立和冲突。
(2)死水的象征意义:
分析:一般人认为,《死水》一诗,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随时地不同,至少有三重意义。
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此诗的后面,署有创作时间——1925,这正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先生谁备提前回国的前夕。留美期间闻先生的情绪,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由于他在美国身受种族歧视之苦,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一是对自己的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思念。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激情的诗篇,如《孤雁》、《太阳岭》、《记菊)等。这种爱国反帝的激情,更集中地表现在他回国前夕所写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诗中,如诗人所说,这些诗是“历年旅外因受尽帝国主义的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
第二重意义: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1926年3月18日,就是鲁迅说的“民国以来的最黑暗的一天”,段棋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
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学者的书屋。到这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激愤而又失望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与反动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
(3)诗中形象构思的作用
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绚烂。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人思考的魅力。
(4)诗中对于新格律诗“三美”主张的体现
闻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诗具有三种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请“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死水》就是他新诗理论的尝试与实验的最完美的作品。这首诗从第二行起,每一行都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即两或三个字组成的音尺)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样多;全诗都用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漪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词语,安排妥帖,缕金错采,在视觉上令人目眩神摇;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音调和谐。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与融合。
5.问题探究:
(1)理清诗歌的思路。
(2)以诵读为纽带,把握现代诗歌的感情特征和写作特点。
(3)诗人用许多美好的词汇来描绘死水,讨论一下这样表达的效果。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第一册
《雨巷》导学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意象的分析,把握意境的创设。
(2)分析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3)在朗诵中整体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2.教学重点:
对于诗歌中意象的分析和把握。
3.学法指导:
(1)分析新诗也要从诗的意象、意境、语言、情感、写作技巧五个方面去把握,不能单凭直观感觉。
(2)从分析语言入手,学会咀嚼语言,分析不同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