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中窝入路经迷路入路经乙状窦后入路.PPT

经颅中窝入路经迷路入路经乙状窦后入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鼻内窥镜下经蝶窦入路 适应证 1.无明显鞍上扩展的I、Ⅱ、Ⅲ、IV级或0、A级肿瘤,尤其是内分泌功能活跃的肿瘤; 2.明显向蝶窦侵犯的Ⅲ、IV级肿瘤,无视力、视野改变或稍有改变者; 3.向海绵窦侵蚀的E级腺瘤而无明显视力、视野改变者; 4.有明显鞍上扩展的A、B级肿瘤,影像学检查呈非哑铃形肿瘤。 治疗 2.放射治疗 (1)中小肿瘤或轻度向鞍上扩展而无明显视力视野改变者,可考虑单纯放疗; (2)因其它疾病或其它原因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者,可单纯放疗; (3)肿瘤较大,手术切除不彻底。 治疗 3.药物治疗 溴隐亭是一种半合成的麦角生物碱溴化物,具有持久刺激多巴胺受体的功能,能迅速抑制催乳素的分泌和降低肢端肥大症病人的血生长激素水平,且有使腺瘤缩小的作用,故临床上广泛用以治疗催乳素腺瘤和生长激素腺瘤。 治疗 4.随访观察 无明显性功能障碍的男性泌乳素微腺瘤患者、无生育要求的女性泌乳素微腺瘤患者、影像学上无明显压迫的无功能腺瘤患者等可密切随访观察病情变化,每半年复查内分泌激素和蝶鞍区MRI 治疗 第二节 听神经瘤 常见颅内肿瘤 发病率0.1%~0.2% 占颅内肿瘤的第3位(Nager 7.6%~11.5%) 占桥脑小脑角区肿瘤的第1位(Revilla78%~90%) 单侧95%,双侧5%(Pool) 良性肿瘤:多数起源于前庭神经远端神经鞘膜的雪旺 氏细胞(skinner 1929) 生长速度:平均生长率为1.16mm/年(Walsh,2000) 年龄:12~62岁,35~45占多数 性别:男女比为1:2 Antoni A型(致密纤维型): 梭形细胞以其长轴方向排列成漩涡状或栅栏状; Antoni B型(疏松网状型): 肿瘤细胞密度低,组织结构疏松,提示退行性改变。 病理 早期症状 耳聋(主诉75%,95%) 单侧渐进性感音神经聋 突聋2.5% (House clinic) 其它类型(波动性,表现类似Meniere病) 耳鸣(主诉9%,86%) 单侧持续性耳鸣 眩晕(主诉9%,57%) 进行性加重的平衡障碍和或位置性眩晕 后期症状 面瘫 (主诉2%,15% ) 感觉障碍:外耳道后上壁感觉迟钝 泪液减少:内听道中间神经受压 头痛 (主诉1%,40%) 面部麻木和疼痛 (2%) 其它神经系统症状(主诉5%,10%) 误咽声嘶:后组颅神经受累 共济失调:小脑受累 眼球震颤:脑干受压 听力评估 纯音测听:2/3为高频下降型 ABR检查:典型表现为I~V波间期延长超过4ms, V波潜伏期较正常侧延长0.4ms以上或波I存在而波V消失。 言语识别率:显著下降 镫骨肌反射:85%无反射 前庭功能:自发性眼震,患侧冷热试验减低 纯音测听 影像评估 CT 阳性率77% MRI 阳性率99% 1.临床表现: 成人单侧进行性听力下降、不明原因耳鸣; 2.听力学检查: ABR显示波I~V波间期延长超过4ms 3.前庭功能检查: 自发性眼震,患侧冷热试验减低 4.影像学检查: CT显示内听道增宽 MRI显示内听道占位病变 诊断 1.突发性耳聋: 少数听神经瘤患者可表现为突聋,根据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区别。 2.梅尼埃病: 听神经瘤患者可能出现眩晕等,根据有无反复发作病史以及影像学检查加以区别。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脑膜瘤 表皮样囊肿 蛛网膜囊肿 面神经瘤 治疗策略 肿瘤大小、位置 患者症状、体征 患者年龄、职业 医院设备、器械 医师经验、技术 治疗策略 非手术治疗 密切随访观察 立体定向放射(Gamma Knife) 手术治疗 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治愈率高 1.随访观察 肿瘤较小、患者没有明显症状的内听道内肿瘤可定期随访 定期行MRI检查观察肿瘤变化情况, 同时密切观察听力、面神经、前庭功能及后组脑神经功能变化情况 治疗 2.手术治疗: 听神经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 三种常用术式: 经颅中窝入路 经迷路入路 经乙状窦后入路 治疗 乙状窦后径路:神经外科医师常规采用, 更适合切除大型肿瘤; 经迷路径路:耳科医生常用,易于保护和修复面神经, 术中无须牵拉脑组织, 因而术后神经后遗症发生率低、恢复快, 但术后无法保留听力。在不考虑保留听力时首选该径路。 中颅窝径路:仅适用于局限在内听道内小听神经瘤(直径<1.5cm),该径路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基础上有望保存听功能和面神经功能 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可应用于小于3cm、无囊性变听神经瘤 肿瘤中心坏死,胶原组织替代 具有危险性小、安全可靠、省时简便等优点 肿瘤控制率、面、听神经损伤率与手术相仿 治疗 第三节 中耳癌 临床少见, 占耳部肿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