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测考情最前线国语文写作能力测验
國寫最速解
國寫最速解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4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1
王麗蓉/嘉義女中
王麗蓉/嘉義女中
非選擇題(共二大題,占50分)
非選擇題(共二大題,占50分)
說明: 本部分共有二題,請依各題指示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案卷」上。第一題限作答於答案卷「正面」,第二題限作答於答案卷「背面」。作答務必使用筆尖較粗之黑色墨水的筆書寫,且不得使用鉛筆。
一、
自從有了電腦、智慧型手機及網路搜尋引擎之後,資訊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人類大腦處理資訊的方式。我們可能儲存了大量的資訊,卻來不及閱讀,也不再費力記憶周遭事物和相關知識,因為只要輕鬆點一下滑鼠、滑一下手機,資訊就傳到我們面前。
2011年美國三位大學教授作了一系列實驗,研究結果發表於《科學》雜誌。其中一個實驗的參與者共有32位,實驗過程中要求每位參與者閱讀30則陳述,再自行將這30則陳述輸入電腦,隨機儲存在電腦裡6個已命名的資料夾,實驗中沒有提醒參與者要記憶檔案儲存位置(資料夾名稱)。接著要求參與者在10分鐘內寫出所記得的30則陳述內容,然後再進一步詢問參與者各則陳述儲存的位置(資料夾名稱)。實驗結果如圖1:
圖1 記憶測試結果
請分項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一): 有甲生根據上述的實驗結果主張:「人們比較會記得資訊的儲存位置,而比較不會記得資訊的內容。」請根據上圖,說明甲生為何如此主張。文長限80字以內(至多4行)。(占4分)
問題(二): 二十一世紀資訊量以驚人的速度暴增,有人認為網路資訊易於取得,會使記憶力與思考力衰退,不利於認知學習;也有人視網際網路為人類的外接大腦記憶體,意味著我們無須記憶大量知識,而可以專注在更重要、更有創造力的事物上。對於以上兩種不同的觀點,請提出你個人的看法,文長限400字以內(至多19行)。(占21分)
問題(一)
參考指引:
問題(一)應該由邏輯的角度去思考,等於是要判斷為何甲生推論人們比較會記得資訊的儲存「位置」,而非「內容」,因此只要從柱狀圖中找出「記得位置」的人數比例高於「記得內容」的證據即可。
範 文:
在四條柱狀圖中,「記得位置」的結果是由左算來第一與三項,「記得內容」則是第一與二項。分別將兩類數據相加,很明顯前者數據值高於後者(0.47 0.28),所以可知甲生主張有理。
問題(二)
參考指引:
問題(二)題目要求「對於以上兩種不同的觀點,請提出你個人的看法」,所以兩個觀點都要提及。由於兩個觀點立場迥異,而字數又有限,難以深入闡釋,建議結論的部分支持其中一個觀點,比較容易發揮。
範 文:
有人主張網際網路資訊易於取得,會使記憶力和思考力衰退,不利於認知學習。這樣的觀點,是從教育與學習的歷史發展脈絡來看的。傳統的東西方教育,都需要背誦大量知識,然後再加以綜合思考應用。至於另一種主張,將網路視為人類的外接大腦記憶體,強調人類無須記憶大量知識,可以專注在更重要、更有創造力的事物上。這個觀點是站在當代的角度。今日社會資訊爆炸,每天都快被訊息的洪流淹沒,哪有空記訊息?只能先留印象,要用時再上網查清楚。但是豈能保證要查時一定想得起來?而且看過就算學到了嗎?要融會貫通所學,沒有先記憶,根本是空談。此外,現今人們使用網路時,往往開很多視窗,同時做多項工作的現象,已經造成專注力變差。加上習慣以影音及短文作為吸收訊息的媒介,導致思考日趨淺薄。更可怕的是,不少人已經網路成癮,又豈能收放自如地將網路當作大腦記憶體來用?所以我認為仗恃著聰明,視網路為外接大腦記憶體的心態,在今日社會,確實不利學習!
二、
你在傾聽小魚澼濺的聲音 張望春來日光閃爍在河面 微風吹過兩岸垂垂的新柳 野草莓翻越古岩上的舊苔 快樂的蜥蜴從蟄居的洞穴出來 看美麗新世界野煙靄靄── 在無知裡成型。你在傾聽 聽見自己微微哭泣的聲音 一片樹葉提早轉黃的聲音(楊牧〈夭〉)
請閱讀上列詩作,分項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一): 詩中有聲音的傾聽,有視覺的張望,也有快樂與哭泣。作者描寫春天的美麗新世界,但詩題為何命名為〈夭〉?請從詩句中的感官知覺與情感轉變加以說明。文長限120字以內(至多6行)。(占7分)
問題(二): 普魯斯特(Proust, M.)在《追憶逝水年華》中說:「一小時不僅僅是一個小時,它是一只充滿香氣、聲響、念頭和氛圍的花缽」,說明時間的認知與感官知覺及感受有關。楊牧的〈夭〉透過感官描寫,傳達季節的感知,請以「季節的感思」為題,寫一篇文章,描寫你對季節的感知經驗,並抒發心中的感受與領會。(占18分)
問題(一)
參考指引:
題目要求從「感官知覺」與「情感轉變」說明詩題為何命名為〈夭〉,所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