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记载的查嗣庭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官方记载的查嗣庭案

庭浙江海宁人,与吏部尚书隆科多相友善,隆科多既得罪,嗣庭之狱亦继起。先 是嗣庭主考江西所出试题,有维民所止句,评者谓 维‘止’二字系取 雍‘正’二 字,而去其首。帝大怒,谕内阁九卿詹科道等,略谓……”①略谓后是雍正的谕 旨。清《鉴》的编者印莺章,在其 《凡例》中说 “编撰本书参考书达六十余种, 除 《东华录》、《皇朝三通》及 《大清会典》等官书外,余皆为名人所撰可信之书。” 清《鉴》关于查嗣庭案的前前后后都写得很清楚,也采用了 “维民所止”的试题, 看来是以讹传讹了。而说查嗣庭案在隆科多获罪之后是不对的,隆科多案发生在 雍正五年。此书有世界书局1936年版。 另外 《清朝野史大观》卷三 清《朝史料》中 “查嗣庭试题之狱”,蔡东藩的 清《史演义》提到查嗣庭案也是采用了 “维民所止”之说。 也有一则没有采用 “维民所止”说的记载。汉氏史的 满《清兴亡史》记查嗣 庭案为:礼部侍郎查嗣庭所作 私《史》,谓其诬谤国恶,下狱死,戍其族属。③虽 然很简略,但是却道出了查嗣庭获罪的真实原因,但是这一说法语焉不详,而且 平淡,那有 “维民所止”说中雍正割头来得生动呢。 从以上的追溯可以看到,查嗣庭试题案随着时间流逝趋于模糊,到了民国时 的 清《鉴易知录》、清《鉴》诸书就都采用了 “维民所止”说,而到了现在,论述 清代文字狱的文章更是一再引用,也许因其简单易记之故,查嗣庭试题的误传就 此定型。 第三节 官方记载的查嗣庭案 考察了这许多私人笔记和私修史书中的相关记载,我们最后再来看官方的记 载。因为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官方的原始纪录,如档案、起居注和实录。清《世宗 实录》中记载: (雍正四年九月)乙卯谕内阁九卿詹科道等,查嗣庭向来趋附隆科多, 隆科多曾经荐举,联令在内庭行走,授为内阁学士,后见其语言虚诈,兼有 狼顾之相,料其心术不端,从未信任。及礼部侍郎员缺需人,蔡班又复将伊 。印莺章:清《鉴》卷六,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版,第331-332页。 。汉氏史:满《清兴亡史》第二章第三十六节,“文字之狱气 《中华野史·清朝卷》,泰山出版社1999年版 第 68页。 荐举。今岁各省乡试届期,脱以江西大省须得大员以典试事,故用伊为正考 官。今阅江西试录,所出题目,显露心怀怨望讥刺时事之意,料其居心浇薄 乖张,必有平日纪载。遣人查其寓所及行李中,则有日记二本,悖乱荒唐, 怨诽捏造之语甚多,又于圣祖仁皇帝之用人行政,大肆仙谤,以翰林改授科 道为可耻,以裁汰冗员为当厄,以钦赐进士为滥举,以戴名世获罪为文字之 祸,,,。,一 今若但就科场题 目,加以处分,则天下之人必有以查嗣庭为出于无心, 偶因文字获罪,为伊称屈者。今种种实迹现在,尚有何辞以为之解免乎2尔 等汉官读书稽古,历观前代以来,得天下未有如我朝之正者,况世祖、圣祖 重熙累洽八十余年,……查嗣庭读书之人,受联格外摆用之恩,而伊逆天负 恩,讥刺咒诅,大干法纪,着将查嗣庭革职拿问,交三法司严审定拟。。 清《世宗实录》所载与 《东华录》等书提到的谕内阁九卿詹科道之语是一样的。 也许因为 清《世宗实录》没有提到有试题,所以从这一系衍伸而来的书就都不见 试题的记载了。清《世宗实录》是乾隆于雍正十三年(1735)十月始修,其来源为 起居注及内阁档案等。 我们再来追溯 雍《正起居注》与原始档案 雍《正谕旨》所录的有关内容。雍《 正起居注》与谕旨所录相比照,二者内容几乎完全相同,不同只是个别词。((雍 正谕旨》是最原始的档案,也是弄清有没有 “维民所止”试题最权威的史料。完 整的谕旨内容从 “查嗣庭向来依附隆科多”开始,有试题内容,搜查日记,查嗣 庭对朝政的非议,雍正对汉官的告诫,最后是对查嗣庭的处治。现把雍正四年九 月二十六日,“谕内阁九卿翰詹科道等查嗣庭讥刺咒诅,著革职交三法司严审” 的谕旨中有关于试题的部分照录如下: 今阅江西试录,首题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夫尧舜之世, 敷奏以言,取人之道即不外此,况现在以制科取士,非以言举人乎?查嗣庭 以此命题,显与国家取士之道相背谬。至孟艺题更不知其何所指,何所为也。 《易经》次题 “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诗《经》次题 “百室盈止,妇子宁 止”。去年正法之汪景祺其文稿中有 《历代年号论》一篇,敢为大逆不道之 语,指正字有一止字象,引前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