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 录;学习目标;核心名词;口腔 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干燥且薄嫩,易受损而感染。 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故3个月以下儿童不宜喂淀粉类食物。 5~6个月可出现生理性流涎。 ;食管、胃 易发生胃食管反流、溢奶与呕吐。 胃容量:新生儿30~60ml/10cm,1~3个月90~150ml,1岁时250~300ml/11-12cm,5岁时700~850ml/16cm。 胃排空时间:水1.5~2h,母乳2~3h,牛奶3~4h。 ;肠 较长且固定差,易致肠套叠、肠扭转。 肠壁薄,致毒素吸收引起腹泻。 肝 解毒功能差,易发生肝肿大和变性。婴儿期胆汁分泌较少,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不要喂过多的脂肪性食物。;胰腺 淀粉酶低,3个月以前不宜喂淀粉类食物。新生儿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较低,对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功能更差。 肠道细菌 胎儿消化道内无菌 肠道菌群:母乳喂养者以双岐杆菌为主??人工喂养者和混合喂养者大肠杆菌、嗜酸杆菌、双岐杆菌及肠球菌比例相等。;健康儿童粪便 母乳喂养儿粪便:金黄色、糊状、不臭、呈酸性反应,每日2~4次。 人工喂养儿粪便:淡黄色、较干、有臭味、呈中性或碱性反应,每日1~2次,易便秘。 混合喂养儿粪便:与人工喂养儿相似,但质地软、颜色黄。添加转乳食物后接近成人。;;婴儿异常粪便;二、口腔炎(stomatitis);鹅口疮(thrush,oral candidiasis) 病原体:白色念珠菌。 临床特点 特征: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状物。 部位:颊黏膜、舌、齿龈、上颚及咽部。 性质:不易拭去,若强行擦拭,局部潮红、可有溢血。一般无全身症状,不影响食欲。 治疗要点 保持口腔清洁。 局部用药:制霉菌素液、制霉菌素甘油。;疱疹性口炎(herpetic stomatitis) 病原体:单纯疱疹病毒。 临床特点 特征:发热 疱疹 溃疡。 部位: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多见于齿龈、舌、颊黏膜及唇内。 症状:局部疼痛、流涎、拒食。 治疗要点 保持口腔清洁。 局部用药:锡类散、冰硼散。 对症处理。;溃疡性口炎(ulcerative stomatitis) 病原体:链球菌、金葡菌等细菌。 临床特点 特征: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 部位:舌、唇内、颊黏膜等处。 症状:局部疼痛、流涎、拒食、高热。 治疗要点 控制感染。 保持口腔清洁及局部处理,5%金霉素鱼肝油 补充水分和营养。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口腔黏膜改变 与口腔感染有关 疼痛 与口腔黏膜炎症有关 体温过高 与口腔感染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拒食有关 知识缺乏 缺乏本病的预防及护理知识 ;护理措施 口腔护理:2%碳酸氢钠溶液或3%过氧化氢溶液清洁口腔后涂药。进食后漱口,多饮水,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和清洁。 正确涂药:堵 涂 闭。 涂药后不可马上漱口、饮水、进食。 ;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宜微温或凉、不宜热,宜甜、不宜咸,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为了减少进食时疼痛,可在进食前用2%利多卡因涂局部。 对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充或给予肠道外营养。;护理措施 发热护理:腋温控制在38.5以下 健康教育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避免用力或粗暴擦伤口腔黏膜;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 食具专用,应煮沸消毒或高压灭菌消毒。 疱疹性口炎应与其他小儿分开; 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消化道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四、小儿腹泻;感染的动物;2、 感染因素;- 感染因素;肠道内感染 真菌:白色念珠菌、曲菌、毛霉菌 寄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 发病机制;;产毒性大肠杆菌 ; 侵袭性细菌 ? 在肠黏膜侵袭和繁殖 ? 炎症改变 (充血、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渗出和溃疡) ? 水和电解质不能完全吸收 ? 腹泻 ? 便中WBC, RBC大量增加 严重中毒症状 ? 侵袭性肠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类:;腹泻共同的临床表现;腹泻共同的临床表现;脱水 (dehydration);;;;脱水程度及表现;根据脱水后体内渗透压的不同,脱水被分为三种: 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 常见急性腹泻患儿,大量呕吐后。

文档评论(0)

kfcel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