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频率合成器的最佳PCB布局实践.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于频率合成器的最佳PCB布局实践

用于频率合成器的最佳PCB布局实践 1 议题 ►大纲 § 传输线路回顾,电介质材料 § 无源元件选择,典型做法 § 电容,电感,电阻,变压器 § 锁相环 § 振荡器 § 电压控制振荡器 (布局,VTUNE,电源调节器,屏蔽) § 晶体振荡器 (输出类型方波,正弦波,削波) § 电源调节器 § 布线如何确定优先顺序? § 成功范例 2 带状线 ► 带状线非常适合隔离,但顶部和底部需要GND层,价格昂贵…… ► 另外还需要过孔以从器件级过渡到带状线 ► 建议使用 “双”过孔以减少由于不连续造成的损耗 3 传输线路、微带线和共面波导 资料来源: Microwave Journal ► 微带线 § 简单,易于制作,过孔不多 § 对毫米波(30 GHz)无用 ► 共面波导(CPW)和接地共面波导(GCPW) § 制造更加困难 § 过孔间隔最低要求是1/4波长 § 与微带线相比,在更高频率下损耗更低 § 比微带线小,隔离性能更好 § 30 GHz以上仍然有用 4 插入损耗性能微带线与共面波导 资料来源: 微带线 GCPWG South West Microwave ► 接地共面波导(GCCPWG)在较高频率下优于微带线 相同的电介质和PCB堆叠 5 功率传输A到B 资料来源: RF / Microwave PC Board Rick Hartley ►微带线型 (包括带状线、共面波导) § 尽量减少不连续,即分支、分流元件等 § 弯曲层变化 § 线宽变化 (阻抗变化)应是渐进的,而不是突然发生 § 如果弯曲不可避免,请遵循指南 § 层变化使用双过孔 (即成对过孔,而不是一个) 6 过孔 资料来源: Jarrett Liner ► 这对于层到层的信号通过通道传输尤为重要。为了使这个回流电流路径最小化,每次使用过孔时,也应该在信号过孔旁边使用 接地过孔。 ► 这允许返回电流在信号电流流附近流动。但是信号通过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想让回流电流在它周围360度流动。如果使用 单一接地通路作为回流电流,则跟踪的特性阻抗将略有改变,可能成为一个问题。 ► 沿Z轴行进的信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