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师说补充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课师说补充资料

第三課師說補充資料97.09.30 古文運動 項目 說 明 背景 魏晉以後,文尚駢體,氣格靡敝,內容空洞,文風柔靡浮豔。 先聲 初唐陳子昂、李華、柳冕等人,為古文運動先驅。 發展 唐代 中唐韓愈、柳宗元大力提倡,以群經、子、史(先秦兩漢)為典範,求其樸實無華與蘊含教化。 繼起者有李翱(音熬)、李漢、皇甫湜(音實)等。 晚唐五代駢文又興,古文中衰。 宋代 北宋初期柳開、穆修、孫復等人再次提倡。 歐陽脩領導文壇,主張明道致用,尊崇韓文,古文聲勢大振。 曾鞏、王安石、三蘇繼起,古文始為文章正宗,古文運動至此可謂完全成功。 明代 明代有宋濂、唐順之、歸有光等古為大家。 清代 桐城派:方苞、姚鼐、劉大櫆。 陽湖派:張惠言、惲(音運)敬。 湘鄉派:曾國藩等人。 駢文流變 項目 說 明 名稱 濫觴於東漢,極盛於六朝,故又稱「六朝文」。 以四字、六字為基本句,故又稱「四六文」。 特色 對偶工整、聲律和諧、詞藻華麗、用典繁多。 發展 先秦 此時文章駢散不分,自然互用。 秦代 無駢偶觀念,行文時為了聲調鏗鏘和文字華美,文章中多有對稱句子。李斯諫逐客書,被譽為駢文之初祖。 漢代 西漢文章已有對偶傾向,如賈誼之過秦論。 東漢以後逐漸盛行,文章多屬駢散兼用之體。 魏晉南北朝 駢文成熟取代散文。齊梁間「聲律說」興起,不僅求字句對仗、詞藻華美,更求聲韻之美。內容多用典故,形式則採駢四儷六。 唐代 此時駢文又稱為「四六文」,字句對仗要求更為嚴格。 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宋代 四六文入宋,色彩趨於平淡,至此漸趨沒落。 清代 駢文又呈復興之勢。 六朝指的是﹕ 八代指的是﹕ 古文運動前後流承 古文運動前驅:初唐 陳子昂 唐代: 代表人物:韓愈、柳宗元 主張: 1.以先秦兩漢內容充實、形式自由的散文,反對魏晉六朝後空本疏無,華而不實的駢文。 2.韓愈力主「文以載道」,要廣博參酌經傳子史(儒學),以求其樸質無華。 宋代: 代表人物:歐陽修(盟主)、蘇轍、蘇軾、蘇洵、王安石、曾鞏 影響: 1.古文運動至此發展成熟,遂為文章之正宗。 2.明 毛坤將此六人與韓愈、柳宗元合為「唐宋古文八大家」。 明代: 代表人物:歸有光(大家)、唐順之、王慎中、前後七子 主張: 1.前後七子: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擬古) 2.歸有光(大家)、唐順之、王慎中提倡唐、宋文,對抗前後七子。 影響: 明帶擬古仿古風大盛,為一大流弊。 清代: 代表人物:方苞(初祖)、劉大魁、姚鼐(集大成),三人皆為「桐城派」。 主張: 1.學行繼程、朱之後,文章介韓、歐之間。 2.義理、考據、詞章三者並重。 補充資料 國中駢文作品 與宋元思書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 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峰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