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应用于超高层机电安装工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HYPERLINK /36146.html BIM技术应用于超高层机电安装工程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更新,超高层建筑在城市建筑林中的比重日益增加,BIM技术在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工程概况 深圳市中洲大厦是集甲级办公和配套商业为一体的高端商务办公楼,位于深圳CBD南区东边岗厦河园片区01-2地块。 项目总建面达76700平米,建筑高度200米,本项目地上40层,其中1-3层为高端商业(餐饮)及3层通高的大堂(其中3a层为设备夹层),4-15层为低区办公,16层为避难(设备)层,17-30层为中区办公,31层为避难(设备)层,32-39层为高区办公,40层为设备夹层,核心筒出屋面楼层主要功能为楼电梯及设备用房和人防报警间;地下共4层,主要功能为设备机房和停车库。 中洲大厦项目整体效果图 BIM软件配置方案 中洲大厦项目整体效果图 BIM应用介绍 1、建筑、结构专业整合为土建专业,完成土建模型的建立、配合与修改,以确保建筑、结构专业的及时协调,保证两个专业间无碰撞。 创建轴网系统和楼层标高系统;建筑专业在结构专业的配合下分楼层、分区域建立结构墙、柱模型,包括钢结构梁、柱模型;建筑专业建立隔墙、门窗、楼梯、房间等基本构件模型; 建筑专业分区域创建建筑外围幕墙、窗模型;完成分部模型后,将各分部模型链接至各层模型中。 地上标准层轴网及楼层标高建立 9层标准层结构墙、钢结构梁板模型建立 9层标准层门窗、隔墙模型建立 9层标准层外围幕墙模型建立 地上建筑模型 2、给排水、电气、暖通专业整合为机电专业,根据本项目特征,确定以暖通专业为主要协调专业,统筹协调机电专业的设计工作。共同完成机电模型的建立、配合与修改,以确保机电专业的及时协调,保证三个专业间无有效碰撞。 地上标准层机电全系统模型 9层机电样板层机电全系统模型 3、本工程为超高层办公楼,根据本工程特点及楼层区域划分,确定大厦9层为样板层,在土建、机电两大专业都完成了相应的建模工作后,通过Navisworks自动完成碰撞检查,生成碰撞报告,利用BIM模型和虚拟显示技术对项目的关键点进行3D模拟,事前对图纸设计错误进行预警并修正,避免因此而导致的成本增加与工期延误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9层样板层机电模型 9层样板层机电模型Navisworks碰撞检测 9层样板层机电模型碰撞检测报告 4、土建和机电专业根据碰撞检查结果进行实时的协同优化设计,完成碰撞问题的解决并得到各专业的确认,进行3D漫游模拟,提高工作效率。 9层机电样板层全模型漫游截图 5、利用BIM模型输出机电综合管线图、剖面图、单专业图、三维轴测图、图片、动画,讲解给施工班组,使班组明确掌握图纸设计意图和管线安装层次规则,避免了图纸的误读不理解造成返工。 9层机电样板层机房管道剖面图 6、施工进度模拟,将BIM模型与project施工进度计划相连接,实现4D模拟,通过它不仅可以直观地体现施工的界面、顺序,使总承包与各专业施工之间的施工协调变得清晰明了,从而检测施工进度计划的可行性,提早发现工程的工序问题。 9层机电样板层施工进度模拟 7、5D工程量统计和材料计划,根据建立参数化的信息模型,按照需求利用REVIT软件明细表功能,统计标准层管道工程量,为预算造价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数据。 9层机电样板层5D工程量统计和材料计划 机电族库样图 BIM应用小结 1碰撞检查-管线综合布置解决方案 机电各系统管线综合深化设计过程中应与土建、装饰及其它分包商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应遵循以下原则: (1)风管布置在最上方,桥架和水管在同一高度时候,水平分开布置,在同一垂直方向时,桥架在上,水管在下进行布置。综合协调,利用可用的空间。管线发生冲突时的避让原则是:有压管让无压管,小管线让大管线,施工简单的避让施工难度大的。以上为管线布置一般原则,管线综合协调过程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布置。 (2)每个区域最终出图时,机电管线剖面图、平面图所表现的管线位置、规格、标高应保持一致。综合协调过程中,剖面图做调整时,平面图也做相应调整。 (3)应考虑到水管外壁,空调水管、空调风管保温层的厚度。考虑电气桥架、水管外壁、直管段风管距离墙壁的最小距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距墙柱的距离。管线布置时考虑无压管道的坡度,考虑设备管线的操作空间及检修空间。不同专业管线间距离,必须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4)应对建筑结构有清楚的了解,注意建筑标高及结构标高间的差别,以及不同区域标高的差别,混凝土结构梁的厚度,柱子大小,钢梁大小,是否有斜支撑等。应了解装饰具体做法,了解吊顶标高、墙面做法等相关内容。 团队对9层样板层模型通过Navisworks自动完成碰撞检查,发现2处碰撞: 通风空调风管系统9层管线碰撞位置图 碰撞1:6/B-C轴线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