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才群体这个概念在当代社会应用广泛.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才群体这个概念在当代社会应用广泛。那么到底什么是人才群 体呢?《人才学辞典》如此解释:人才群体是由人才个体组成的形式 ,是人才与人才之间排列组合的方式。每个人才个体有不同的年龄知 识、专业、智力等,这些方面的有机组合就构成不同类型的人才群体 。例如,按知识分类,有科技人才群体,文学人才群体;按专业分类, 有教育人才群体,管理人才群体,艺术人才群体及军事人才群体等等。 但不管如何解释,这人才群体中的“人才”都符合晋朝葛洪在其作品 《抱朴子》中的说道:“褒贤贵德,乐育人才”的“人才”解释。在 此文中我们主要介绍其中的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人才群体——近代湖 南人才群体。 一、古代人才群体概况 讲到湖南的人才群体,首先得介绍湖南的大概情况,所谓“一方 水土养育一方人”。“湖南大国也,南阻五岭,北极洞庭,三相七泽, 惟楚有才”,在毛泽东的早期文稿《湖南改造促成会复曾毅书》中的 这段话,既是着眼于概括湖南的地形地貌,也写出了他对于湖南人才 多的赞许和他作为一个湖南人的自豪。湖南,为何取名“湖南”?顾 名思义因其在洞庭湖之南而称“湖南”,又因其境内流淌一条贯穿南 北的湘江而简称“湘”。湖南这一名称的出现最早是在唐代宗广德二 年(764),当时的政府设立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简称湖南观 察使。而元代实行行省制时,湖南开始隶属于湖广行省,直到清朝康 熙三年(1664)设置湖广右布政使司于长沙,使得湖南单独建省。 毛泽东早年曾如此说过:“自有中国,就有湖南,湖南在古为荒 地,在周为楚国,在汉为长沙国,唐为节度史地,为荆湖南道,至元 建为行省,明清仍之,至今不变”。古代湖南,是一个冷落偏僻之地 。到了战国楚的后期,怀王无能。至清朝前期,湖南人才仍寥寥数人 而已。在1981年版的《辞海?中国古代史分册》中,这其中收录中 国古代人物共计1565人,但是湖南仅14人;在1982年版《中国历 史名人辞典》中也收录鸦片战争前历史名人3332人,而湖南也才22 人。著名学者张伟然的《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一书中对于历代史 书中湖南人才的出现做了一个较系统的统计:自《汉书》到《随书》 中湖南人才数《汉书》载士人512人,湖南为0,《后汉书》90人, 湖南仅4人,《三国志》载625人,湖南9人,《晋书》有湖南16人 ,《宋书》,《齐书》,《梁书》,《陈书》,各记载湖南一人,而《随书》 则无湖南人。从以上数据,我们能得到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那就是 湖南古代人才非常之稀少。那么究竟原因是什么呢? 刚才我们说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古代湖南属于“四 塞之省”,“塞”到一个什么程度呢? “北枕大江,南簿五岭,西接黔 蜀,群苗所萃,盖亦山国荒僻之亚”。这样的一个闭塞的环境,对于 湖南人性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古代湖南人思想守旧,人民乐于耕种, 商品极不发达,这与湖南的地形是完全分不开。而且,特殊的地形也 使得湖南的商业发展缓慢。古代湖南经商的人多为外省人士,本省贸 易不过是由所谓的“贩子”挑担子贩卖的土特产和日常所需。此外, 古代湖南的开发较晚。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已经开始使用冶铁技术和 铁制工具,但此时的湖南仍然处于刀耕火种。湖南的开发是在楚人征 服湖南后,楚人将冶铁技术和铁制工具带到湖南,并在湖南设置郡县 ,分封土地,实行封建制赋税制,促进湖南的封建经济的产生和形成 O 其次,我们可以从历代皇城和著名城市可以看出古代湖南亦 非“皇乡”也非“独立行省”。古代封建社会用人唯亲,官员亦如此 ,更何况是帝王。在何光岳主编的《中国帝王大全》中,湖南称帝王 仅十位。不断时间短,地盘小,同时影响小。众所周知,古代湖南是 属于湖广行省,可以说远离政治中心,而且全省也没有一个稳定的政 治中心。虽然有个称为“云贵门户”的常德,在此之外,也存在澧县 、沅陵两个次中心,但是多个中心的存在并没有对湖南人才的培育有 多大的好处,反而分散了教育的中心。古代湖南长期被称为“蛮地” ,同时还是历年帝王流放惩罚罪犯之地。在这个破落地,唯有科举入 仕才是唯一的出路。可是科举这一重要途径对于一个没有设省的仕子 来说那是一种奢望,你想要入仕为官,可以呀,那就去武昌先参加乡 试吧。经费、交通、时间、精力等等诸多问题,这对于各届学子来说 都是一道一道的难以跨过的坎,使得仕子们筹措不前。而且,由于举 行科举的地点不在湖南境内,湖南仕子中试者竟然连湖北的一半都难 以达到,你看连这唯一的机会,都不是均等的,还能说什么重视人才 的培育?这也是湖南文化稀少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教育文化事业 的相对落后与保守风气、落后习俗是相互促进的。一个“蛮地”再加 之特有的地理环境,使得湖南人性格保守,自然对于教育的重视相对 落后,教育越不重视越落后,进而对于湖南人保守风气和落后习俗的 改变也无多大促进作用。 再者,湖南人口的变迁大。民间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