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产钳助娩术与技巧分析
黑龙江省鸡丙市鸡东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58200 【摘要】目的:探讨产钳在分娩时产钳助娩术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 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分娩时应用产钳助娩术的患者36例临床操作技巧进 行分析。结果:36例产妇中,出口产钳10例,低位产钳12例,低中位产钳6 例,中位产钳2例。结论:在第二产程凡威胁母婴生命安全的情况,而立即结束 分娩能够减轻或解除的,主要是牵引胎头和旋转胎头。
【关键词】分娩:产钳助
【中图分类号】R71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 (2016) -07-363-01
产钳术是为了缩短第二产程而施行的重要阴道助娩手术,主要是以产钳 牵引胎头娩出胎儿,也可用于臀位后出儿头的助娩,偶尔也用于剖宫产术胎头深 定或胎头高浮的胎儿助娩。临床所采用的产钳因结构与功能的不同分为典型产钳 和特殊产钳两类。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分娩时应用产钳助 娩术的患者36例临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木组收治的36例孕妇,年龄22?38岁,平均
26plusmn;2.5 岁;孕周 36~42 周,平均 38plusmn;1.6 周。新生儿体重 2100?4250g, 平均3360plusmn;500g。胎儿宫内窘迫14例,宫缩乏力8例,胎头位置异常5 例,第二产程延长3例。
1.2方法
1.2.1出口和低位产钳术岀口产钳和低位产钳助娩时,胎儿多取枕前 位,矢状缝与骨盆前后径一致。施术前应将Simpson或Elliot产钳预先扣合放置 于会阴部,模拟产钳在阴道内的正确位置,然后再行操作。
枕前位产钳的放置法:术者以右手食、中指沿阴道左后插入,触及左 耳,左手如执笔状垂直地将左叶匙端从会阴联合左侧借拇指于下缘推压,使匙部
沿胎头左额骨和阴道内与手之间滑入至匙端达胎头颧骨突或下颌突之下,匙部置 于左耳前,将柄部逐渐向下、向中线止于会阴水平,由助手保持钳柄固定。右手 撤出,更换左手进入阴道右侧,右手持产钳右叶于左叶上方滑入阴道,匙部置于 胎头右侧,并与左侧相对应,检查无误后扣合。
产钳的扣合:产钳放置正确时应较容易扣合,如果扣合闲难,可将钳 柄轻轻上、下、前、后移动,常可扣合,切勿强行扣合,以免引起胎儿和产道损 伤。常用的调整方法主要是调整第二叶产钳,使其适合第?一叶产钳,若仍扣合闲 难则需撤出产钳重上。调整第二叶产钳的常用方法是:术者以一手食、中指伸入 阴道诱导第二叶产钳稍移动,配合柄部下压或上抬,使两锁部在同一水平线上扣 合,如果仍扣合闲难,则需将两叶产钳撤出,检查后重新放置。产钳扣合后应立 即听胎心,胎心减慢或减弱提示扣合过紧,胎头或脐带可能受压,应及吋放开锁 部,进行检査后再试牵引。
牵引:不论胎头位置高低,牵引原理均应循轴牵引(出口产钳除外), 一般牵引达到胎头仰伸吋即可娩出。牵引时应先试牵拉,试牵引是术者用右掌面 朝下,食、中指把握柄部横突,左手放在右手背上,用一指尖顶在胎头上,进行 牵引。如果左手指尖离开胎头,表示产钳向外滑脱,应查清原因后再牵引。
1.2.2中位产钳
术吋胎头尚未达盆底,矢状缝多与骨盆斜径或横径平行,多因产力不足、 胎方位或骨盆形态异常所致。此吋产钳助娩应选择奋轴牵引装置的典型产钳或特 种产钳如Tarnier或Barton以及Kielland产钳。
枕斜径(矢状缝平行于骨盆斜径):以左枕前为例,产钳左叶直接放 置在骨盆左斜径上,胎儿左耳前,枕颏径上;右叶在左叶胫部右前送入阴道,由 术者阴道内左手食、中指于匙部下缘向前推动,冋吋右手将柄部向下向中线带动, 使匙部从右顶骨前绕头向前滑到胎头右耳奇之前,与左叶相对应,扣合后可直接 牵引,在牵引过程中胎头自行转为枕前位娩出。
枕横位(矢状缝平行于骨盆横径):持续性枕横位在行产钳助娩前疲 先查清枕横梗阻的原因,若属高位梗阻则以行剖宫产术为好,如果胎先露己经下 降到坐骨棘水平或以下的枕横位,骨盆出口无狭窄时可由产钳助娩,但应先行手 转儿头为枕前位,如果失败再行产钳旋转。
枕后位产钳术:除因骨盆形态导致的枕后位于原位牵引较安全外,苏 他均应一手转为枕前位分娩。
枕后位用手转胎头失败后可以选用产钳旋转胎头法。以典型产钳旋转胎 头常用的是Simpson改良法,以Elliot产钳放置胎头两侧,扣合后,握柄绕一大 弧。若为右枕后,顺时针方向转135deg;?180deg;;若为左枕后,逆时针方 向转135deg;?180deg;,胎头达枕前位,注意此时产钳的骨盆弯向后,不能 牵引,应将产钳撤出重新放置。左枕后转至枕前,先撤左叶,撤除方向向下;然 后右手食、中指将盆腔内右叶逆吋针方向推动,由骨盆左侧滑到骨盆右侧,然后 产钳左叶再重新放置在骨盆左侧。右枕后转为枕前后,先撤厶叶,左叶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