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串联谐振是指所研究的串联电路部分的电压和电流达到同相位,即电路中电感的感抗和电容的容抗在数值
上时相等的,从而使所研究电路呈现纯电阻特性,在给定端电压的情况下,所研究的电路中将出现最大电流,电
路中消耗的有功功率也最大.
1. 谐振定义:电路中L、C 两组件之能量相等,当能量由电路中某一电抗组件释
出时,且另一电抗组件必吸收相同之能量,即此两电抗组件间会产生一能量脉动。
2. 电路欲产生谐振,必须具备有电感器L及电容器C 两组件。
3. 谐振时其所对应之频率为谐振频率(resonance),或称共振频率,以 f r 表示之。
4. 串联谐振电路之条件如图1 所示:当Q=Q ? I2 2
X = I X 也就是
L C
XL =XC 时,为R-L-C 串联电路产生谐振之条件。
图1 串联谐振电路图
5. 串联谐振电路之特性:
(1) 电路阻抗最小且为纯电阻。即 Z =R+jX ?jX =R
L C
(2) 电路电流为最大。即
(3) 电路功率因子为1。即
(4) 电路平均功率最大。即P=I2 R
(5) 电路总虚功率为零。即Q =Q ?Q =Q ?Q =0
L C T L C
6. 串联谐振电路之频率:
(1) 公式:
(2) R - L -C 串联电路欲产生谐振时,可调整电源频率f 、电感器L 或电容器C
使其达到谐振频率f r ,而与电阻R 完全无关。
7. 串联谐振电路之质量因子:
(1) 定义:电感器或电容器在谐振时产生的电抗功率与电阻器消耗的平均功率
之比,称为谐振时之品质因子。
(2) 公式:
(3) 品质因子Q值愈大表示电路对谐振时之响应愈佳。一般Q值在10~100 之
间。
8. 串联谐振电路阻抗与频率之关系如图(2)所示:
(1) 电阻R 与频率无关,系一常数,故为一横线。
(2) 电感抗 XL=2 π fL ,与频率成正比,故为一斜线。
(3) 电容抗 与频率成反比,故为一曲线。
(4) 阻抗Z = R+ j(X ?X )
L C
当 f = f r 时, Z = R 为最小值,电路为电阻性。
当f > f r 时, XL > XC ,电路为电感性。
当f < fr 时, XL < XC ,电路为电容性。
当f = 0 或f = ∞ 时, Z = ∞ ,电路为开路。
(5) 若将电源频率f 由小增大,则电路阻抗Z 的变化为先减后增。
9. 串联谐振电路之选择性如图(3)所示:
(1) 当 f = f r 时, ,此频率称为谐振频率。
(2) 当 f = f1 或 f 2 时, ,此频率称为旁带频率、截止频率或
半功率频率。
(3) 串联谐振电路之选择性:电路电流最大值变动至 倍电流最大值时,其
所对应的两旁带频率间之范围,即为该电路之选择性,通常称为频带宽度或波宽,以BW 表示。
公式:
(4) 当 f = f1 或 f2 时,其电路功率为最大功率之半,故截止频率又称为半功率频率。
公式:
(5) f f 称为上限截止频率, f 1 f r 称为下限截止频率。
2 r
公式:
(6) 若将电源频率f 由小增大,则电路电流I 的变化为先增后减,而质量因子Q
值越大,其曲线越尖锐,即频带宽度越窄,响应越好,选择性越佳。
(7) 当频带宽度BW 很宽,表示质量因子Q 值很低;若Q<10 时,上列公式不
适用,此时谐振频率为 。
1F=1E6 uF= 1E9 nF=1E12 pF
1H=1E3 mH=1E6 uH=1E9 nH 一般电容的电感是5uH,3 个磁全是6uH
关于旁路电容和耦合电容
从电路来说,总是存在驱动的源和被驱动的负载.如果负载电容比较大,驱动电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DB62∕T 3175-2019 强夯法处理黄土地基技术规程.pdf VIP
-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21套(最全).doc VIP
- 2025年《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要点 .pdf VIP
- TCEPCA《构网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现场系统调试技术规范》.docx VIP
- DB14T3520-2025水土保持梯田工程技术规范.pdf VIP
- GB50607-2010:高炉喷吹煤粉工程设计规范.pdf VIP
- AQ 2003-2018 轧钢安全规程(正式版).docx VIP
- SMT工艺能力单元6--掌握贴片设备和贴片工艺.pptx VIP
- 15D502 等电位联结安装.pdf VIP
- 就业社会政策..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