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第四节 抗急性心肌梗死药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与部分心肌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临床上常表现为明显、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心电图出现缺血、损伤和坏死的动态改变,同时血清心肌酶含量增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急性循环障碍和心脏结构破坏等严重并发症。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男性约为女性发病率的二倍,但年轻女性(50岁以下)的死亡率是男性的二倍,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 造成冠状动脉供血减少或中断的原因,主要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 管腔内血栓形成及冠状动脉持续剧烈的痉挛。另外也可见粥样斑块的破溃、脱落,阻塞血管。大多数透壁性心肌梗死多伴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栓塞,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则可能由血栓栓塞或/和冠状动脉痉挛所致,也可能是在慢性冠脉病变基础上合并低血压或低氧血症所致。 受累血管以冠状动脉前降支最常见。AMI的演变过程开始于不稳定心绞痛的发作,进一步发展为非Q波性AMI、Q波性AMI及猝死。阻塞发生的快慢和程度的不同、冠状动脉梗死的持续时间、侧枝循环的建立等决定了病变的严重程度。病理过程和病变范围需经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稳定。在此期间,通过改善供血或/和降低氧耗,梗死面积可被限制或缩小。坏死的心肌逐渐溶解、吸收,进而形成肉芽组织纤维化,疤痕愈合。 80年代开始试用的β受体阻断剂,可以提高梗死后患者的存活率,但仍是一种被动的针对并发症的疗法,尚无能够限制梗死面积的药物,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死亡率高达80%~90%。90年代初,由于溶栓疗法的应用,AMI的治疗得到了突破性进展。这种积极主动的使梗死血管再通的治疗方法,能够限制和缩小梗死面积,保存心室功能,改善预后。90年代以来,随着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应用,使不能溶栓的高危患者及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进一步得到挽救。 AMI急性期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尽量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重点在于使急性血栓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同时减少再灌注损伤和防止再阻塞。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溶栓治疗及其他药物治疗。 一、 一般治疗 1.加强监测 监测心电图和血压,同时注意神态、呼吸、尿量以及末梢循环等。 2.吸氧 AMI的病人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对大多数轻度低氧血症的病人,一般用24%~40%浓度的氧气3~5L/min,维持48~72小时。有利于提高氧分压,保护缺氧心肌,缓解焦虑甚至疼痛。 3.镇静镇痛 疼痛常使患者烦燥不安,增加全身代谢和心肌耗氧量,触发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出现血压升高、窦性心动过速和心输出量升高,部分AMI病人出现“高动力状态”的原因就在于疼痛和焦虑。有效控制胸痛重要性在于降低过高的交感神经活性,由此可降低心肌耗氧量,使心肌氧供需趋于平衡。控制心脏性疼痛的方法一般在使用镇痛剂的同时联合应用硝酸甘油、β-受体阻断剂及吸氧等。应注意保持环境安静、谢绝探访。 吗啡(Morphine)的镇痛作用较强,可以消除患者焦虑、烦燥不安及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从而减少心肌代谢。吗啡对并发肺水肿的病人有很好疗效。其作用可能与扩张周围血管,减慢心率,减少心脏做功和心率有关。吗啡可引起低血压、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等。老年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过敏者应禁用。吗啡与阿托品(0.5~1.0mg)同时应用,可减轻吗啡的过度拟迷走神经效应。也可用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或盐酸吗啡5~10mg皮下注射。必要时1~2小时再注射一次, 以后每4~6小时可重复应用。 吗啡过敏者使用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其镇痛作用较吗啡弱,可产生与吗啡相似的副作用。常用量:静脉注射为25~50mg,肌内注射50~100mg。 烦燥不安者可以给予地西泮2.5mg,每日三次或5mg每晚睡前服用。 4.其它:确定为AMI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卧床时间应视病情而定。同时注意饮食,应以流食、半流食向软食逐渐过渡。应少食多餐,以低脂肪易消化食品为宜。 二、 溶栓治疗 AMI的患者80%~90%有阻塞性血栓生成,消除阻塞性血栓是治疗AMI最有效的措施。关于溶栓方式的问题,在经历多年的冠脉内溶栓治疗之后,近来各国又趋向于使用静脉溶栓,因为其方法简单、实用、疗效可靠。在AMI的急性阶段,急诊PTCA的疗效稍优于溶栓治疗。然而,由于条件所限,目前大多数的病人仍采用静脉溶栓治疗。 【作用与作用机制】 溶栓药物被称为纤溶酶原激活剂,通过激活纤溶系统,可直接或间接使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溶栓药物按作用方式可分为二类: 1.非纤维蛋白特异激活剂如链激酶、尿激酶、对甲氧苯基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这类药物可激活血栓部位和循环中的纤溶系统,使循环中及血栓部位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循环中的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7辑(总第18辑).pdf VIP
- 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4辑(总第15辑).pdf VIP
- GB/T 18998.5-2022工业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统 第5部分:系统适用性.pdf
- 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8辑.总第19辑.pdf VIP
- 急诊危重症护理新进展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docx VIP
- 《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pdf
- 新解读《DL_T 2765—2024输变电工程逻辑模型规范》最新解读.docx VIP
- 2025年锅炉水处理作业G3证理论考试笔试试题(400题)含答案.docx VIP
- 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9辑.总第20辑.pdf VIP
- 房地产开发重要节点及流程.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