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 重点总结 A 1. 中医学有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整体观念, 二是辩证论治。 2. 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 概括。 3. 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 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 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4. 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 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 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 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6.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 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因而就采取同一方法治疗。 7.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 体、五官九窍等,并通过经络纵横广泛地分布,以通内外上 下,运行气血津液,滋养并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 8.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 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阴和阳,既可以代表 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和势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 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9. 阴阳的对立制约: 正常者如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 亢者胜之以阳”、“阴 平阳 秘,精神乃治”。反常者,则如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 阳亢”等。 10. 阴阳的互根互用:“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生 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者,藏 精而起亟也, 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阴在内,阳之守也, 阳在外,阴之使也”, “无阴则阳无以生, 无阳则阴无以化”,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等。 11. 阴阳的转化: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寒极生热, 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12.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①阴阳的对立制约;②阴 阳的互根互用;③阴阳的交感互藏;④阴阳的消长;⑤阴阳 的转化;⑥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13. “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 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 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14. 凡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阴消阳长)的虚热证,宜 用补阴治之。这种治疗原则,称之为“阳病治阴”;又称作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15. 凡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盛(阳消阴长)的虚寒证,宜 用补阳治之。这种治疗原则,称之为“阴病治阳”;又称作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16.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B 1. 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学领域,主要是以五行学说的基本规 律来阐释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体表与内脏的有机 联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的统一,从而成为中医学理论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 穑”,是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 3. 事物属性五行系统归类表 (那个表的内容必须全部牢记! ) 4.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5. 《难经》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即生我者为母, 我生者为子。如以火行为例,生我者为木,我生者为土,这 样就称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 6.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7. 《内经》称作“所不胜”和“所胜”的关系,即克我者为 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如以火行为例,克我者为水,我克 者为金,这样就称水为火之所不胜,金为火之所胜。 8. 五行制化,是一种五行相生与相克相结合的自我调节。 故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盖造化之机,不 可无生,亦不可无制。 无生则发育无由, 无制则亢而为害”。 9.

文档评论(0)

bc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