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_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反思与点评(正式版).pdf

《整本书阅读_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反思与点评(正式版).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整本书阅读·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教学反思 河北省大厂县城关小学 李志刚 “快乐读书吧”栏目已经安排过 3 次了,分别是一年级的“读书真快乐”和 “读读童谣和儿歌”,以及二年级上册“读读童话故事”。本次“快乐读书吧” 是“读读儿童故事”。李老师执教了《整本书阅读·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一课, 下面请李老师就本堂课教学进行反思。 接下来,就自己上的这堂课进行反思。如有不足,还望马校长多多指正。 “快乐读书吧”推荐 4 个儿童故事供学生选择阅读,分别为:《神笔马良》 《七色花》《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愿望的实现》。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儿童故事的内容非常贴近他们的生活,情节也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共鸣。本次整 本书导读课选择了郑春华女士著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是一部历久弥新 的经典幼儿文学作品作。 根据本课程的要求,我尝试将思维可视化工具运用到整本书的导读课中。以 下结合实例谈一谈思考: 一、借助“概念图”,重新构建思考 概念图是一个主题的概念及其关系的图形化表示。 我是通过如下方法设计了 概念图。 提到“大头儿子”,我们的头脑中立刻会出现“活泼、可爱”等词语,这就 是我们的原有认知, 所以在阅读这本书之前, 我就让学生谈一谈大头儿子的印象, 学生想到了如下词语:善良、聪明、可爱、鬼点子多。我将写有大头儿子特点的 词语贴到了黑板上。这是对大头儿子形象的“概念图”雏形。让学生在阅读整本 书前,唤起了对书大头儿子的原有认知, 这样就为接下来的阅读作了较好的铺垫。 读整本书的另外一个重点是感受童话中人物形象。 李老师还将概念图的运用 贯穿始终。大头儿子顽皮可爱的形象已经在学生的心里扎下了根,李老师便以人 物形象为切入点,由对人物的兴趣引发阅读的欲望。先让学生聊聊大头儿子的印 象,再让孩子们读一读作品,这样能让孩子对大头儿子有更全面的认识。 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学生们对大头儿子有了新的印象,如贪吃、挑食、开心 果、没礼貌等。结合概念图,我让学生思考: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做过恶作剧?一 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话匣子马上被打开了,有的孩子曾把水盆放在了门上,把 姐姐淋成落汤鸡;有的孩子曾躲在门后,吓唬妈妈 ,, 正当孩子们说得正起劲儿 的时候,我突然问道:“原来你们也爱做恶作剧,那你们的爸爸妈妈还喜欢你们 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我又追问孩子们说原因,让学生认识 到大头儿子和他们的年龄相仿, 正是爱搞恶作剧的时候, 这也是一种天真的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变得越来越成熟稳重。 二、利用“情节梯”,把握书中脉络 在指导学生阅读《十个会魔术的鸡蛋》的故事时,我通过指导学生关注故事 中小头爸爸、客人们及大头儿子的行为,把最能显示故事情节的关键词,用阶梯 式的图示勾勒出来。这样就相当于展示了一个故事的全景图,很好地帮助学生理 清了故事的结构。课下,我对学生运用情节梯情况做了如下分析,我们先看《大 人厨艺展示及大头儿子反应表》: 人物 小张阿姨 老李叔叔 小头爸爸 厨艺 香菇炒青菜 糖藕 蒜蓉炒鸡蛋 填对人数 30 人 30 人 30 人 正确率 100% 100% 100% 1. 一边跑一边大叫 大头儿子的反应 看着大家吃 拼命吃 2. 挤在人堆里抢着说 填对人数 28 人

文档评论(0)

bc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