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植物蛋白质的提取和加工.ppt
(2) 应用 小麦蛋白和大豆蛋白一样,具有较多的功能特性,可作为添加剂加到主食食品、肉类和冷冻食品,及鱼糜中等。 3.5 玉米蛋白质的提取和利用 在进行淀粉加工时,玉米中蛋白质转移到麸质水中形成副产物。 (1)用途: 食品添加剂 水解获得生理活性肽 粗玉米蛋白 (2)工艺 粗蛋白40-60%;淀粉10-15%; 叶黄素200-400mg/kg 麸质水经沉降、过滤、干燥后可得到呈黄色的粗玉米蛋白。也可继续加工利用。如: 分离水 植酸钙 溶剂 麸质水 提取液 黄色素 蛋白质粉 渣 饲料 湿渣 酱油 沉降 分离 中和 萃取 蒸馏 发酵 酸液 酸液 乙醇 醇溶性蛋白 1.3 大豆分离蛋白质生产技术 一、定义 大豆分离蛋白 (SPI,soy protein isolate)是利用优质脱脂豆粕为原料,除去其中的油脂、可溶性及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灰分等,得到的可溶性大豆蛋白产品。该产品纯度最高,蛋白质含量90%以上(以干基计)。 二、碱溶酸沉法 1、原理 (1)首先用弱碱溶液浸泡低温脱溶豆粕,使可溶性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溶解(而油脂和不溶性糖类被排斥在溶液外); (2)利用离心机除去溶液中不能溶解的纤维及残渣。 (3)在已经溶解的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酸液,调节溶液的 pH值达到4.5,使大部分的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析出来,再离心除去乳清液。 (4)然后将酸沉析出的蛋白质凝聚体进行破碎、水洗、中和、闪蒸灭菌后,再干燥脱除水分,制成高纯度的大豆分离蛋白质。 2、生产工艺 主要包括浸提、除渣、酸沉、分离、破碎、中和、杀菌及喷雾干燥等。 (1)蛋白质的溶出与分离:固液比1:10,pH7.0-7.2,温度50℃;转速:80r/min,时间15min。分离后可进行二次浸出。 (2)酸沉淀:盐酸,45℃,pH4.0-4.5,搅速:60r/min,30min。螺旋沉降离心机离心。 (3)解碎和中和:磨碎后加稀碱中和至pH7.0-7.2,中和温度:20℃,30min完成。 工艺参数 1.4 组织蛋白质的制取方法 一、定义 组织蛋白(structure protein)是指蛋白质经加工成型后其分子发生了重新排列,形成具有同方向组织结构的纤维状蛋白。 二、生产方法 1、挤压膨化法 2、纺丝法 1、挤压膨化法 (1)原理 物料通过膨化机(extruder)膛内的机械操合、挤压和高温、高湿作用,改变了蛋白质分子的组织结构,使其成为一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食品。 (2)膨化的组织蛋白形同瘦肉又具有咀嚼感,所以又称为膨化蛋白或植物蛋白肉。 (3)生产组织蛋白的原料 原料要求:蛋白质含量大于50%,粗纤维小于3.5%,脂肪小于1.5%,NSI为50-70%。 原料选择:低变性脱脂豆粉、SPC和 SPI 是生产组织蛋白的理想原料。后两者价格高,常做配料。 (4)工艺 原料粉碎、加水混合、挤压膨化等工艺。 2、纺丝法(纤维化法) (1)原理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加入碱调成浆状液,蛋白质浓度10-30%,pH=9-13.5,也称“纺丝液”。然后使其从喷丝小孔中喷出至酸性(食醋或醋酸)溶液的凝聚槽中,使蛋白质纺丝(Spinning)呈纤维状。 (2)特点 制品在口感上类似于肉制品,但成本较高。另外,在强碱溶液中有可能有毒性物质赖氨酸衍生物的生成。 2.1 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functional character) 功能特性: 指大豆分离的溶解度、面团形成能力、持水性、脂肪结合能力、乳化性、气泡性、被膜性、增稠性、稳定性、凝胶性、粘着性、结合性等物理化学特性。 (1)水溶性是充分发挥大豆蛋白功能特性的先决的条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我们班四岁了(第一课时)》课件.pptx VIP
- 银屑病关节炎早期识别与诊治专家共识解读.docx VIP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系统健壮性分析课件.pptx VIP
- Power Up教材配套测试PU2期末测试卷答案.pdf VIP
- 农村公路病害识别图、日常巡查保养记录表、群众性养护日常保养常见问题与处治方式汇总.pdf VIP
- 2019医用输液泵和医用注射泵安全管理.docx VIP
- 儿童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方案(2026-2030年).docx
- 护理不良事件-课件.pptx VIP
-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变更情形及审查要求、适用简易程序的建设项目种类.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