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职业学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旅游礼仪》教案 马云桂 1 教案 课程名称:旅游礼仪 (1) 授课教师 马云桂 所在单位 旅游系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旅游管理专业 授课内容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时间分配及备注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礼仪的起源 郭沫若在 《十批评书.孔墨的批评》:“礼之起,其于祭神,其后扩展 而对人,更其后扩张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多种礼制。” (二)中国礼仪的发展 1、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 (公元前21世纪前)原始社会中晚 期 特点:简单和虔诚,没有阶级性。 2、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 (公元前21世纪~前771 年)进入奴隶社会 特点:发展成为礼制,具有阶级性;“五礼”、《周礼》。 3、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771~前221年)奴隶 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 特点:百家争鸣;理论上系统、完善;形式规范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管仲 4、强化时期:秦汉到清末 (公元前221~公元1911年) 特点:成为区分等级的工具;在仪式和礼节上进一步完善;理论上 更加系统。 5、现代礼仪的发展 特点:逐步向体现平等、友好关系发展 2 二、东、西方礼仪的差异 (一)对待血缘亲情的态度差异 东方人重视家族和血缘,西方人相对较淡,独立意识强,将责任和 义务分得很清。 (二)表达形式的差异 东方人谦虚、含蓄,西方人直率、坦诚。 (三)礼品馈赠的差异 东方人注重礼尚往来,礼数繁多,西方人不轻易送礼,方式较简单。 重视包。 (四)对待老人的态度差异 东方人尊老、敬老,处处让老;西方仍不服老。 (五)时间观念的差异 西方人守时,时间观念强;东方人相对较淡抹。特别是中国人。 (六)对待隐私权的态度差异 西方人保护个人隐私的观念强,东方人更善于过渡关心别人。 三、礼的概念与内涵 (一)礼、礼貌、礼节、礼仪 1、礼:是人际间乃至国际交往中,相互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行 为。 2、礼貌: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相互表示敬意和友好的行为准则和精 神风貌,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得外在表现。它体现了时代的风尚遇道 德水准。 3、礼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 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给与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 4、礼仪是人们在各种社会的具体交往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表、 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成俗的、共同认可的规范和程序。 (二)礼、礼貌、礼节、礼仪之间的关系 礼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是人们社会交往中行为规范。礼、礼貌、 礼节、礼仪都属于你的范畴,礼貌时表示尊重的言行规范,礼节是表示 3 尊重的惯用形式和具体要求,礼仪是由一系列具体表示礼貌的礼节所构 成的完整过程。三者虽然名称不同,当时都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表示尊 敬、友好的行为,其本质都是尊敬人和关心人。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 分。有礼貌之心而不懂礼节,容易失礼;知道礼节而流于形式,充其量 是客套。 四、礼仪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 你已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形式纠正人们的不良行为习惯, 指导人们按礼仪规范的要求去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生活。 (二)沟通功能 在人际交往中,交换双方只有按照礼仪的要求,才能更有效地

文档评论(0)

150****09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