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囊泡以出芽的方式从细胞的一种内膜细胞器脱离后又与另一内膜细胞器发生融合,这种转运过程称为囊泡转运(Vesicular transport )。 第五节 囊泡与囊泡转运 特点: 真核细胞;双向;有序。也可 称为高度有组织的定向运输。 作用: 保证稳定交换细胞内外物质, 传递信号。 一 囊泡的来源与类型 依被膜小泡(coated vesicles)包被蛋白的不同分类: 网格蛋白包被囊泡 (clathrin-coated vesicle) COPII被膜小泡 (COPII coated vesicles) COPI被膜小泡 (COPI coated vesicles) 一、网格蛋白包被囊泡(Clathrin-Coated Vesicles) 网格蛋白衣被小泡是最早发现的衣被小泡,介导高尔基体反面到内体、溶酶体、植物液泡的运输,以及质膜到内膜区隔的膜泡运输。 (1)网格蛋白:包被囊泡表面,提高囊泡表面张力 网格蛋白 由3个重链和3个轻链组成,形成一个具有3个曲臂的形状。许多笼形蛋白的曲臂部分交织在一起,形成具有多边形网孔的笼子 网格蛋白小泡 Clathrin coated vesicles (2)衔接蛋白:可分别与网格蛋白和被转运的分子相结合,位于网格蛋白和囊泡之间,能催化网格蛋白的聚合、捕获转运分子。 (3)发动蛋白:囊泡颈部,水解GTP使囊泡释放 二、COPⅡ包被囊泡 介导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 外被蛋白由五种蛋白质亚基构成。 三、COPI包被囊泡 Cop I Vesicles 二 囊泡转运 Golgi complex and cell’s secretion 连续分泌Continual,unregulated discharge of material from the cells 非连续分泌 The discharge of products stored in cytoplasmic granules, in response to appropriate stimuli. 1. 糖蛋白的加工合成 N-连接的寡糖链:在rER腔内合成。 O-连接的寡糖链:在高尔基复合体内合成。 糖蛋白 3H标记甘露糖 3H标记半乳糖;唾液酸糖 3H标记N-乙酰葡萄糖胺 高尔基复合体对糖蛋白的合成和修饰过程具有严格的顺序性。 二 胞内物质的加工修饰等 2. 蛋白质的水解加工 无活性的前体物质(某些肽类激素) 加工改造 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激素) 三 高尔基复合体是胞内蛋白质的分选和膜泡定向运输的枢纽 蛋白质合成 溶酶体寡聚糖磷酸化 切除甘露糖 加N-乙酰葡萄糖胺 加半乳糖 加唾液酸;分拣 溶酶体 顺面管网 中层囊 反面囊 反面管网 大泡(分泌颗粒) rER 高尔基复合体 顺面囊 高尔基堆 20世纪——40年代末——鼠肝匀浆离心——酸性磷酸酶 1955年——de Duve等人——电镜——鼠肝细胞——细胞化学显示 (lysosome) 一 溶酶体的形态特点和化学组成 1 溶酶体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膜性细胞器 溶酶体的酶 溶酶体含60多种水解酶,这些水解酶多为酸性水解酶;PH值4-6。 酶 蛋白酶(肽酶) 核酸酶 磷酸酶 糖苷酶 酯 酶 硫酸酯酶(分解氨基 多糖的酶) 标志酶:酸性水解酶 1、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内体性溶酶体):只含酶,不含底物。直径约0.2~0.5um,有多种酸性水解酶,但无活性,含蛋白酶,核酸酶、脂酶、磷酶酶等60余种,反应的最适PH值为5左右。 二.溶酶体的类型 2、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 是正在进行或完成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内含水解酶和相应的底物,可分为自噬溶酶体(autophagolysosome)和异噬溶酶体(phagolysosome) 。 次级溶酶体 异噬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外源性物质——异噬过程 自噬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内源性物质——自体吞噬(自噬过程) Secondary lysosome 后溶酶体 残余小体 三级溶酶体 脂褐质 含铁小体 多泡体 髓样结构 3、残余小体(residual body) 又称后溶酶体(post-lysosome)已失去酶活性,仅留未消化的残渣,故名。残体可通过外排作用排出细胞,也可能留在细胞内逐年增多,如表皮细胞的老年斑,肝细胞的脂褐质。 肝细胞脂褐质 内体 初级溶酶体 吞噬体 异溶酶体 吞饮体 异溶酶体 自噬体 自溶酶体 分泌颗粒 分泌溶酶体 次 级 溶 酶 体 残质体 异噬作用 自噬作用 三 溶酶体形成与成熟过程 (一)内体性溶酶体是由运输小泡和内体合并而成 Mannose 6-phosphate residues 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检测试卷.pdf VIP
-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ppt VIP
- 通桥(2016)8388A 高速铁路常用跨度梁桥面附属设施.docx VIP
- 新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5.走近科学家》教学设计.docx VIP
- 幼儿园课件:《牵牛花和它的朋友们》.pptx VIP
- CBT 3495.10-1995 船舶工业档案管理规则 档案收集及其业务指导要求-行业标准.pdf VIP
- 小学教育学 第二章 学校.ppt VIP
- 人美版七年级上册2.3《诗意的色彩》教案.pdf VIP
- 2024年秋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版).docx VIP
- 安全导则发布稿.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