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中国经济史学1-3章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教材编辑.ppt

经济史中国经济史学1-3章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教材编辑.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经济史学;一、 经济史是一门怎样的学科;什么是历史?;什么是经济?;(一)与历史学的联系和区别;(一)与历史学的联系和区别;(二)与经济理论研究的关系;(二)与经济理论研究的关系;(二)与经济理论研究的关系;(三)研究经济史的意义;二、课程说明;(二)主要内容;(三)学习要求;(四)参考书目;参考书目;第一章;第一节 经济史基本理论;五种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制度);(二)“霍布斯丛林”——社会契约论;(三)布莱克“第三次革命”论;(四)罗斯托《经济成长的阶段》;(五)现代化模式;(六)中国传统经济的特征;第二节 原始公社和奴隶制经济; 二、中国的奴隶制经济;(二)奴隶制国家和奴隶社会;(三)奴隶制经济;⒉经济制度的产生;⑵赋役制度;第三节 封建地主制经济;土地的公有、私有和共有;⒈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影响土地制度变化的因素;⒉中国土地制度的特点;二、租佃关系;⒈人身依附关系的逐渐松弛,向自由租佃关系发展。;⒉永佃制;永佃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⒊地租形态;地租理论;⑶货币地租;⒋土地买卖;影响土地买卖的理论假设;影响土地买卖的理论假设;三、地主制与领主制经济比较;思考和讨论题:;第四节 户籍和赋税制度;⒈户籍的内容;⒉户籍管理的目的和影响;二、移民问题;三、赋役制度;(二)赋役制度变革;(二)赋役制度变革;(二)赋役制度变革;(三)赋役制度变革的特点;思考和讨论题;第五节 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二、土地资源;耕地;耕地的扩大;三、新作物的引进和推广;(三)商品经济诱导下的发展;四、传统经济停滞发展理论;(二)马尔萨斯陷阱;源于李嘉图的土地定律;基本假定Ⅱ:人口增加导致贫困化的机制;基本假定Ⅲ:最低生存费水平;(三)高度平衡陷阱理论;高度平衡陷阱;劳动力对土地资源的过剩;(四)农业内卷化问题;⒉农业内卷化的原因;⒉农业内卷化的原因;思考题;第六节 商品经济的缓慢发展;明清时期的特点:;二、城镇;与欧洲封建社会城市的区别;三、市场;三、市场;第七节 资本主义萌芽;⒈包买商;⒉商人雇主制;二、雇佣劳动;⒉匠籍制度瓦解;三、资本主义萌芽;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讨论题;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的原因;中国学术界已往的观点;中国能不能自己进入现代化;第八节 鸦片战争前中外经济关系;(二)郑和下西洋;二、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扩张;产业革命进程;(二) 世界市场的东扩;对中国沿海的侵扰;⒉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⒊寻求打开中国大门;三、清政府的对外政策;⒊一口通商时期(1757 ——1842 );⒋公行制度;⒌贸易限制;⒍对外商的管制;四、国际贸易;⒉贸易障碍;⒊鸦片走私贸易;⒊鸦片走私贸易;⒋鸦片战争;现代化机遇:“冲击与反应”模式;第二章 ;第一节 自然经济的解体;⒉耕与织的分离;二、中国农业卷入世界市场;(二)成为外国的原料基地;三、农村劳动力转移;第二节 农业政策和土地政策;⒉甲午战争后的变化;二、太平天国的土地纲领;(三)实际实行的政策;马克思恩格斯论太平天国;马克思再论太平天国;三、民国时期的农业政策;⒉北洋政府的土地政策;⒊政策的结果;(二)南京政府的土地政策;⒉国民政府的《土地法》;⒊土地税制改革;⒊中日土地税改制比较;⒋地税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三)台湾的土地改革;⒉步骤和内容;⑶耕者有其田;⒊台湾土改的后果;第三节 乡村改良运动;⒉邹平乡村建设实验;二、平民教育运动;⒉ “定县实验”;第四节 农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二、农村资本主义经营方式;⒉富农经济;⒊资本主义农场;⑵农林牧垦殖公司;第五节 近代中国农业发展水平;中国人均耕地变化;二、农业劳动生产力低下;⒊农业劳动工资低,报酬少;近代农户的生活水平;三、农村经济商品货币化;(四)生产性支出中货币化比率上升;第三章 ;第一节 土地革命;⒉“左”倾错误;⒊“左”倾错误的危害;二、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6年);⒉减租减息;⒊减租减息政策的意义;⒋互助合作社和大生产运动;第二节 土地改革;⒉运动的发展;二、《中国土地法大纲》;三、土地改革的成就和缺陷;四、土地改革的完成;四、土地改革的继续和完成;第三节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⒉第二阶段(1953~1955年);中途整顿收缩;⒊第三阶段(1955~1956年);⒊第三阶段(1955~1956年);二、农业合作化运动评价;三、“人民公社化”运动;⒉调整农村经济政策;⒊“包产到户”的出现和终止;第四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二)推行过程;二、终结人民公社体制;三、改革粮食销售体制;四、乡镇企业的崛起;四、成就和问题;(二)问题;思考题

文档评论(0)

youngyu03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