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5.4 梯度涂层第一、二层的显微组织形貌 Second layer First layer Substrate 涂层内部无裂纹、气孔,与基体结合良好; 第二层内部出现了弥散分布的白色析出颗粒。 5.2 多道搭接梯度涂层第二层的制备 析出颗粒尺寸细小,直径大多在1μm~5μm之间,甚至有亚微米的颗粒; 颗粒中Cr和C的含量分别为45.1wt%和13.7wt%,为高硬度的富Cr复合碳化物析出相 。 (a) (b) 图5.5 第二层熔覆层中析出相形貌及EDS成分分析 图5.6一、二层涂层中主要元素的线扫描分析 Cu Ni Co Cr C Fe W Cu 图5.7 二层梯度涂层的XRD图谱 多合金相共生结构 图5.8 梯度涂层第一、二层的显微硬度曲线(a)及显微硬度压痕照片(b) (a) (b) Coating Substrate 熔覆涂层表面呈光亮的银白色,且非常平整,未见任何宏观的表面裂纹、凸起、孔洞等缺陷。 具有整齐均匀排列的“波纹”状形貌。 图5.9 梯度涂层的宏观形貌 (a) (b) 1mm 5.3 四层梯度涂层的制备 Interface Substrate The first layer The second layer The third layer The forth layer 图5.10 四层梯度涂层截面的SEM形貌 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界面; 在组织形貌上实现了四层梯度变化。 图5.11 梯度涂层三、四层界面的SEM形貌 The third layer Flat grain The forth layer Interface Columnar grain 梯度涂层各层之间的界面处同样符合平面晶—柱状晶—超细晶这一凝固过程,各层之间也都形成了冶金结合的界面; 四层涂层内部观察到了较多的球状析出颗粒。 四层涂层内部仍以超细晶组织为主; 富Cr和贫Cr的液相流凝固后产生了Cr的微观偏析。 图5.12 梯度涂层第四层的SEM形貌及EDS成分分析 (b) b c (a) (c) 材料表面新技术 材料表面新技术课程简介 该课程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本科生开设,是材料学科先进材料制备研究领域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该课程融合包括材料表面、界面、失效分析、防护、功能及其所针对的表面技术的理论和工艺等共性核心内容,形成“基础理论+表面存在问题+解决的技术路线+核心工艺+形成的组织结构+性能的表征方法+经济分析”的模型化介绍。 重点展示材料表面技术领域前沿研究成果、应用和发展前景,开拓本科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专业学习热情;重点突出教学团队的科研得到的图表及结果,使学生直观、清晰地了解到各种表面新技术的理论、应用及学术价值。 课程内容体现出“国际化、厚基础、技术新、特色强”的特征,适于培养具有分析解决材料表面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有创新性、国际视野的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 课程共计16章 第1章 绪 论; 第2章材料表面热处理技术;第3章三束表面处理技术;第4章 堆焊技术;第5章热喷涂技术;第6章热浸镀技术;第7章 电镀及电刷镀技术;第8章 超声-电脉冲沉积纳米复合镀技术;第9章化学镀与化学转化膜技术;第10章气相沉积技术;第11章 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第12章材料表面变形强化技术;第13章 特种表面技术;第14章 涂装技术;第15章表面微细加工技术;第16章复合表面处理技术。 铜合金表面激光原位制备Ni基强韧耐磨梯度涂层新技术 目 录 1. 绪论 2.梯度涂层合金粉末成分设计原则 3.涂层梯度设计与分层的功能 4.激光原位制备梯度涂层技术 5.梯度涂层制备及组织结构分析 6.激光原位制备梯度涂层的性能分析 7.激光诱导原位制备技术总结 1.绪论 图1.1 连铸结晶器和结晶器铜管 铜及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常被用于制备导热部件,结晶器就是其的一个重要应用。 结晶器是连铸工艺的核心设备,结晶器铜板的表面质量,直接影响着连铸生产的稳定性。 1.1 技术应用背景 连铸生产工艺是现代钢铁工业的核心工艺之一,而结晶器作为连铸从液态钢水到凝固成固态坯壳重要导热部件,是连铸工艺的心脏设备。其基本功能是利用冷却水通过水冷铜板间接带走钢水中热量,使钢水在结晶器内连续地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和一定强度的坯壳。在生产过程中,结晶器铜板要不断地经受高温、高压和强磨擦的冲击,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因此,结晶器铜板表面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连铸工艺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 结晶器铜板损坏失效的主要形式是磨损、热裂纹和热腐蚀。 目前,结晶器Cu合金表面强化技术主要有:电镀、复合镀和热喷涂等。但尚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Cu 基 体 涂 层 界面没有形成冶金结合 涂层表面硬度低,耐磨性差 1.2 存在问题及现状 强化层耐磨性较差,铜结晶器表面寿命较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