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中院感染管制作阿米巴感染管制作主阿米巴制日期位感控小最近修日期人宜珊修定次一疾病概述阿米巴性痢疾胞原痢疾阿米巴之感染症痢疾阿米巴主要寄生於道大部份感染者症不明但痢疾阿米巴可能侵入宿主的壁引道症微者腹部不歇性下痢或便秘重者伴寒血便或黏液便也可生次性外感染其中以肝最普遍更甚者肺或等全球估每年因阿米巴感染症致死者寄生感染死亡的第二位次於疾二致病原原痢疾阿米巴本病之致病原其生活史有段主司代繁殖的活又名及能耐劣境的囊後者具囊壁寄主之排泄物入境食入後在下一寄主道囊成活活可侵入造成病囊具感染力之段痢疾阿米巴
新中興醫院 感染管制標準作業規範
阿米巴
類別
感染管制標準作業規範
編號
A054
主題
阿米巴
制訂日期
97.12.13
負責單位
感控小組
最近修訂日期
98.06.30
負責人
吳宜珊
修定次數
3
一、疾病概述(Disease description)
阿米巴性痢疾為單細胞原蟲痢疾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之感染症, 痢疾阿米巴主要寄生於腸道,大部份感染者症狀不明顯,但痢疾阿米巴可能侵入宿主的腸壁組織,引發腸道症狀,輕微者腹部不適、間歇性下痢或便秘,重者伴隨發燒、寒顫、血便或黏液軟便;也可發生次發性腸外感染,其中以肝膿瘍(liver abscess)最為普遍,更甚者為肺膿瘍或腦膿瘍等。全球估計每年因阿米巴感染症致死者為4~11 萬,為寄生蟲感染死亡的第二位(僅次於瘧疾)。
二、致病原(Infectious agent)
原蟲痢疾阿米巴為本病之致病原,其生活史有兩個階段:主司代謝繁殖的活動體(trophozoite;又名營養體)及能耐惡劣環境的囊體(cyst),後者具囊壁,隨寄主之排泄物進入環境,經食入後,在下一寄主腸道脫囊(excystation)成為活動體。活動體可侵入組織造成病變,囊體則為具感染力之階段。痢疾阿米巴之形態與腸道共生原蟲E. dispar 相同,鏡檢不易區分,此外痢疾阿米巴和其他非致病性之腸道阿米巴,如大腸阿米巴(E. coli)、哈氏阿米巴(E. hartmanni)等也容易混淆。
三、傳染窩(Reservoir)
無論有無臨床症狀,病例其含痢疾阿米巴囊體的排泄物為本病之傳染源。
四、傳染方式(Mode of transmission)
經糞口途徑傳染,主要藉由糞便中之囊體污染的飲用水、食物或病媒(如: 蟑螂、蠅)傳染;亦可能由口對肛門的接觸行為造成。
五、潛伏期(Incubation period)
潛伏期約 2 至4 週,但長短極為懸殊,可由數日至數年不等。
六、可傳染期(Period of communicability)
囊體具傳染性,在慢性期、恢復期及無症狀帶蟲者,均會排泄囊體。患病的急性期,如糞便中僅排出活動體(trophozoites),因活動體無法於環境中生存,且即使誤食時,亦會被胃酸殺死,故不具傳染力。
七、檢體採檢送驗事項
針對確定病例之接觸者採檢,採集新鮮糞便一次(至少拇指大小之量;勿
加入任何固定液;4℃保存),以痢疾阿米巴糞便抗原ELISA 篩檢。痢疾阿米巴糞便抗原ELISA 篩檢陽性者,應於7 天內重新進行三次(每次間隔至少24 小時以上)新鮮糞便採集(至少拇指大小之量;勿加入任何固定液;4℃保存),於每次採檢後24 小時內(
八、防疫步驟
1、衛生所接獲轄區內有確定病例發生時應即進行訪視,填寫阿米巴性痢疫調單
,病人家屬及接觸者應實施糞便檢查,以進行感染源之調查。
2、調查環境衛生及飲食衛生。
3、檢查水源是否遭污染。
4、向民眾解說並進行衛生教育宣導。
5、防止集體性之感染,可從糞便之處理及飲用水之清潔與消毒著手,加強環境
衛生之改善,避免口對肛門的接觸行為,以有效防止疾病發生。
6、食物需網罩避免被病媒(如:蠅、蟑螂)接觸污染。
7、食物食用前需加熱殺蟲。
新中興醫院 感染管制標準作業規範
桿菌性痢疾
類別
感染管制作業
編號
A055
主題
桿菌性痢疾
制訂日期
97.12.10
負責單位
感控小組
最近修訂日期
98.06.25
負責人
吳宜珊
修定次數
3
桿菌性痢疾(Shigellosis)
一、疾病概述(Disease description)
(一)桿菌性痢疾之症狀有:腹瀉、伴隨發燒、噁心;或有毒血症、嘔吐、痙攣及
裏急後重(tenesmus)。起因於小腸末端及大腸之急性細菌性感染。典型患者
糞便中有血跡、黏液及細菌群落形成之膿,約三分之一患者有水樣下痢。幼
童患者可能出現抽搐症狀,甚少發生敗血症,有時有輕微或無症狀感染。病
程平均4~7 天或數週不等,病情及死亡率與患者之年齡、營養狀況及病原
菌血清型有關。
(二)痢疾志賀氏桿菌 Shigella dysenteriae type 1 常引起嚴重病變,如:巨結
腸炎、溶血性尿毒症,報告中指出:住院患者之死亡率高達20.0%,在臺灣
該菌型從1950 年後已相當罕見。而因Shigella sonnei 引起之感染,病程較
短,症狀比較輕且死亡率較低。
(三)由患者糞便或直腸檢體可分離 Shigella 作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