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丑陋的日本人读后感
“丑陋的日本人”一书是日本人高桥敷在1970年写的。以下是丑陋的日本人读后感,欢迎阅读。 丑陋的日本人读后感1 之前,我曾经读过大名鼎鼎的柏杨写的“丑陋的中国人”,对他提出的“酱缸文化”现象感到非常震撼!可谓赞不绝口!另外,我还读了几本小册子,有“美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等,每本只有一百来页的样子,记不得是谁写的了。是中英文对照的版本,写得非常棒,在调侃搞笑中,直刺深层的丑陋,很值得一读。可惜的是,因为读得太细心了,结果发现大量的中文翻译错误,每本有几十个之多,不禁让我感到愤怒。原想给出版社写封信去,后来一拖,也就罢了。 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在此书的序中写道:“丑陋”是一种令人不快的镜像,也就是人在镜中自照时所获得的负面性感知。人的自我反省、批判和改造的能力,最初是一种勇气,而后就生长为一种智慧,并且最终成就人的伟大品格。也就是说,伟大品格的形成需要智慧,而这智慧的起源正是承认“丑陋”的勇气。并不是人人都拥有这非凡的勇气的,恰恰相反,缺乏勇气的是大有人在。高桥对日本人之“丑陋”进行的犀利深刻的剖析,连续不断撞击与刺痛日本人的心灵。不过,此书遭到如此激烈的围攻,铺天盖地的非难和威胁,逼得作者数度隐姓埋名,以免遭杀身之祸。这样的过度反应,倒让人始料未及!这种对反思的拒斥,恰恰表现了日本人“丑陋”背后的“丑陋”。不可否认,这种打着“爱国主义”旗帜,死不认错的做法,在中国也是一样。对柏杨老先生来说,遭到狂热攻击,实在是家常便饭。幸亏他老人家已经去了天堂,否则,高桥的命运也将同样落在他的身上。这样看来,鲁迅先生提出的“国民劣根性”,塑造的“阿Q”,“孔乙己”,“华老栓”等人物,使得他的作品终成不朽,是无可辩驳的了。 1970年写的书,至今已经40多年了。当然,许多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在阅读中是需要注意修正的。不过,也有很多东西是改不了的。日本人类文化学之父石田英一郎说:“一个民族特性的变化需要数万年的时间。”也许,数万年太久,但几十年总还是可以保持的吧?高桥先生到南美几国工作了八年时间,离开故土,来到异国他乡,接触到异族文化和生活习惯,使得他具有了“国际人”的优势。远离日本,反而让他能够更清楚,更客观来观察,思考日本。在和异族的交往中,有了比较,更分得清孰优孰劣。 书中趣闻逸事很多,让人边读边笑,在笑声中也有不少的收获。最常见的感叹是:中国人和日本人真是非常相像的啊!请看下面的例子: 高桥夫妇带了5岁的儿子到巴西卡氏夫妇家做客,不懂事的儿子随手拿了卡氏夫人餐盘里面的食物,高桥先生马上训斥了孩子,同时以为卡氏夫人会像日本人那样说:“啊,孩子,你要是喜欢阿姨盘子里的食物,就尽管吃吧。”高桥夫人一边表示抱歉,一边忙着给卡氏夫人盘子里添食物。可是,卡氏夫人马上说:“你不必道歉的。”她把小孩子叫到身边,问道:“先生,你今年几岁啦?能告诉我,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孩子与日本的孩子哪个懂礼貌啊?孩子,你自己知道对阿姨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吗?啊,要是明白了话,就把你的食物给阿姨吧。”听了这话,高桥夫妇面面相觑,呆若木鸡。高桥夫人不高兴地抱怨说:“啊,在别人家里接受招待,这样做有点过分了吧!”如果日本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说:“吃吧,吃吧,孩子,没关系!”可到底是谁真正关心孩子呢?卡氏夫人对孩子的批评,并非想要帮助家长来教育子女,而是表现了一个长辈对于孩子成长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人遇到这种情况,做法和日本人完全一样。为了面子,绝不会教训客人的孩子的。这样,孩子的坏习惯就形成了,难以纠正。要是主人不守规则,硬要来教育客人的孩子,天知道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懂礼仪”的中国人当然是绝不会冒险的,客人的孩子关我什么事呢?即使他再捣乱,都由他的家长负责,反正我不管。 法国人拉纳的儿子把高桥先生家的窗户砸烂了。小孩子一个人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抱着一块玻璃前来道歉:“爸爸妈妈说了,坏事是你自己干的,就由你自己去接受别人的批评吧!”看到这个可怜兮兮的一年级的小学生,高桥先生哪里还忍心批评他?赶紧摸了摸他的头,拿出一包点心给他压压惊,就让他回家了。可是不一会儿,拉纳夫妇就跑到高桥家抱怨起来:“教授,你这样对待孩子让我们感到很为难。本来他是应该受到训斥的,而你却给了他安慰。你考虑过这样做会给孩子的将来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吗?对不起,我们打算让他重新再到你这儿来一次,希望你看在朋友的面子上,严厉地管教他。点心也让他还给你,请你另外找个机会再给他吧。” 高桥先生的做法,也是中国人的做法。可是这样做,对犯错的孩子的确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孩子做了错事,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还得了点心作为鼓励,这不是太奇怪了吗?可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如果在中国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倍加呵护”的家长必然要亲自出马,代替孩子来登门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