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6
广州市越秀区书法家协会2015年度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设想
广州市越秀区书法家协会2015年度坚守 “团结进取、服务广府、坚守传统、锐意创新”的十六字办会方针。在越秀区委区政府及越秀区文联的关心与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下是越秀区书协2015年度工作小结:
●2015年1月31日下午三时,由广州市越秀区文联、越秀区书法家协会、广州万木草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越秀区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协办的“广州市越秀区书法家协会周年志庆暨朱墨迎春展”在广州万木草堂举行。展期至2月5日。朱墨是指篆刻作品,越秀区书协近年来在坚守传统、服务广府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就如本次展览特别之处在于取消了过往一些展览只请领导讲话、名人剪彩的俗套,而是邀请了我省著名的篆刻家梁晓庄、沈永泰两位先生举行有关岭南篆刻的艺术对话,让书画界的与会者真正得到一次篆刻艺术的学习与认知,同时,参加本次朱墨迎春展的作者也可以与专家进行近距离的交流。
●2015年2月16日上午,越秀区书协组织了十位书法家参加了2015年越秀西湖花市迎春送“福”活动,得到市领导及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2015年3月8日晚,由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主办,广州市越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府诗词学会、广州市越秀区书法家协会承办的“咏越秀·唱越秀——2014新广府竹枝词大赛”颁奖文艺晚会于在广州城隍庙广场隆重举行。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晓丹、广州市越秀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培钢、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郭恒峰、广府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执行主席冯坚勇、广州市越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莫振山等领导,以及本次大赛的主要评委及专家教授等也出席并观看了晚会。陈晓丹部长、郑培钢副主任、冯坚勇先生作为颁奖嘉宾为获得本次大赛的一、二、三等奖获奖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晚会节目丰富,由越秀区书法家协会主席谢伟国担任编导,组织了广州一批著名歌手演绎本次大赛的一些精选竹枝词作品,并配以精彩的伴舞,晚会还邀请了诗词家郭应新先生吟诵诗词作品,精彩的节目获得了观众们的广泛好评。越秀区书法家协会组织部分主席团成员及会员作为工作人员全程参与了整台晚会,为晚会的成功举行作出了贡献,获得区领导的一致表扬。
●2015年5月13日至5月14日,越秀区书法家协会在樵春山庄举行主席团扩大会议及区书协创作基地挂牌仪式。主席团扩大会议于5月13日下午举行,由区书协常务副主席陈启成主持,区书协主席团成员及理事、特邀代表、办公室人员等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上总结并通报了书协近期的工作情况。包括(1)“书协周年志庆暨朱墨迎春展”回顾与美术展筹备;(2)新广府竹枝词大赛颁奖晚会小结;(3)筹备新广府竹枝词扇面展。
在组织建设及工作协调方面,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陈启成因工作原因请求辞去秘书长职务,经主席团表决同意通过。另外并表决通过增补林海文为区书协副秘书长。 黎志荣理事宣读了本会年度财政收支报告。最后,与会者对区书协的建设及发展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建议,讨论气氛十分热烈。
5月14日上午,区书协主席团成员及理事在樵春山庄举行了“广州市越秀区书法家协会樵春山庄创作基地”挂牌仪式。挂牌仪式后,各书画家进行了挥毫艺术交流活动。
●2015年6月27日下午三时,未名大讲堂群贤咸集,共同聆听了越秀区书协主席谢伟国的文化公益讲座“竹枝词的创作与欣赏”。讲座由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方言文化研究室主任侯兴泉博士主持,越秀区文联、越秀区书协、北大校友以及未名咖啡馆的铁杆粉丝们参加了本次学术讲座活动,香港著名多元文化人、粤语儿歌创作人韦然先生专程赶来参加本次活动。本次公益讲座活动由未名咖啡馆、越秀区书协、暨大汉语方言研究中心方言文化研究室联合主办。主讲人通过与听众们分享了对何为竹枝词,以及竹枝词的艺术特色的看法,重点跟大家介绍并欣赏了去年新广府竹枝词大赛获奖及特邀的11首优秀作品,通过视、听、讲相结合的方式,让听者全面地感受竹枝词的魅力。通过讲座,听众们不仅知道竹枝词具有“语言流畅、通俗易懂、不拘格律、束缚较少、诗风明快、诙谐风趣、广为记事、以诗存史”等艺术特点,也深切领会到竹枝词与“粤人善歌”等广府文化的兼容性,更懂得了如何去欣赏或创作竹枝词。讲座临近尾声之际,谢先生口占竹枝词一首:“未名今又踏歌台,持节竹枝桃李开。辨石寻珠船未渡,满城花雨为谁裁?”给本次未名公益文化讲座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讲座结束后,在场嘉宾就竹枝词与地方方言及地方音乐的关系、咸水歌是否属于竹枝词、民歌的收集与加工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侯兴泉博士在总结时特别强调民间采风与后期加工整理乃至创作推广的重要性。最后,参加讲座的嘉宾都有幸获赠“新广府竹枝词大赛”珍藏版CD一张。
●2014年7月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