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机车引擎技术发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元智大學-實驗力學實驗室 元智大學 工程概論 授課講義 高速機車引擎之技術發展 授課教師:徐澤志 技 術 重 點 1、吸氣系統及高速系統之高速化調諧。 2、高燃燒效率之達成:高效率之燃燒室形狀 及適切油氣混。 3、熱效率之提升。 4、機械摩擦損失馬力之降低:特別是曲軸 活塞組及閥門機構之損失。 5、震動減低:適當的配重塊設計、曲軸剛性 及引擎懸掛剛性。 6、冷卻性能及潤滑性能之適切化。 7、曲軸系及閥門機構之高速對應。 8、傳動系統之高速對策。 一、吸氣系統及排氣系統之高速化調階 維持較高的吸入效率,確保較大的有效 壓力,達到高轉速、高壓力與高扭力。 技 術 關 鍵 1、空氣濾清容積。 2、進氣管形狀。 3、汽缸頭氣道形狀及閥座形狀。 4、進氣遮蔽效應少的燃燒室形狀。 5、排氣管形狀及消音器。 (1)、進排氣管管徑管長。 (2)、進排氣閥有效開口面積增大。 (3)、進排氣閥開度重疊角。 (4)、行進時風壓之有效利用。 二、高燃燒效率之達成 1、高壓縮比的設計。 2、S/V值降低。 3、火星塞位置中心化。 4、緊密(COMPACT)設計的燃燒室。 5、燃燒室及活塞頂之面粗度要求提高。 6、點火性要好。 7、燃料之霧化要佳。 8、進氣翻滾流(TUMBLE)及渦流(SWIRL)適度 增加。 三、熱效率之提升 1、適度的壓縮比。 2、連桿長度增加。 3、旁漏氣體(BLOY-BY GAS)減少。 4、機油消秏(LOC)減少。 四、機械摩擦損失之馬力降低 1、活塞之往復滑動損失 : 30~40%。 2、曲軸傳動軸油泵之轉動損失 : 10~20%。 3、閥機構之滑動損失 : 15~20%。 4、PUMPING LOSS : 10~15%。 五、震動減低 1、適當的曲軸平衡率設定。 2、加平衡軸。 3、增加引擎及中架剛性。 六、冷卻性能和滑動性能適切化 1、使用水冷卻系統。 2、水溫需適度控制。 3、機油泵的容量要適當。 七、曲軸系及閥檢益之高速對應 (一)、曲軸系統之高速化對策。 (二)、閥門機構之高速化對策。 (一)、曲軸系統之高速化對策 1、曲軸剛性需提高。 2、連桿大端給油方式需適當。 3、軸承處(PIN FILLET)之應力集中降低。 4、活塞和連桿輕量化。 5、連桿螺絲之疲勞強度及分離安全率。 6、適當的曲軸平衡率。 7、曲軸之懸出(OVER HANG)不可太長。 (二)、閥門機構之高速化對策 1、閥漂離(FLOATING)、反跳(BOUNCING)之 引擎轉速安全率設定。 2、閥機構零件之輕量化及高剛性。 3、閥彈簧之自然頻率要高。 4、凸輪輪廓設計。 5、凸輪及軸承需有足夠潤滑。 八、傳動系統之高速對策 1、齒輪噪音之對策。 2、齒輪強度。 3、摩秏損失減少。 結 論 技術重點: 1、材料及熱處理。 2、結構強度數值分析。 3、精度要求。 4、平面軸承的使用。 5、一體式曲軸。 6、多閥機構設計。 * * 圖一:日本250~400c.c最大馬力分佈圖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