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笔落惊风雨 琵琶行并序 锦瑟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VIP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笔落惊风雨 琵琶行并序 锦瑟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笔落惊风雨 琵琶行并序 锦瑟课件 苏教版必修4

(3)对音乐进行描绘使之具体形象,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在语言上,《琵琶行》这首诗歌对音乐形象的描绘取得了高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靠使用具体的比喻。 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这十四句中,诗歌借助语言的音韵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把大弦弹奏的“嘈嘈”的声音比作“急雨”,既用“嘈嘈”这对叠字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把小弦弹奏的声音“切切”比作“私语”,既用“切切”这对叠字摹声,又用“如私语”使它形象化;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了出来,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旋律交错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曲终收拨一划把“四弦”发出的声音比喻成“裂帛”来标志着弹奏的结束。这当中作者运用比喻描写弹奏的声音,运用得灵活自如。 ②靠对演奏者意图的揭示和听众听后的心理反映。 在琵琶女弹奏时,作者分别用“似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中无限事”来揭示对其意图的领略。其中“似诉”表现了作者对琵琶女弹奏音乐目的的揣摩,“说尽”表现了琵琶女通过音乐展现出来的事似乎说不完。其后的“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也是对弹奏者意图的照应。对于听众听后的心理描写,作者用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等诗句来描绘,其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叙述展现了听众听完弹奏后的感触,最好的效果是沉默无言,独自品味;“唯见江心秋月白”则用环境描绘来渲染听众听后寂静无声的场景;“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则表现了女子重弹琵琶后听众因此深深触动,掩面而泣的动人场景。这些诗句从侧面反映了琵琶女精彩的弹奏给听众所带来的超凡视听效果。 ③靠运用叠字,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叠字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如“弦弦”“声声”的重叠,着重表现了琵琶女弹奏的每一弦的连贯流畅。“嘈嘈”“切切”分别表现了大弦、小弦的弹奏在音质上的差别:一个舒长浑厚,一个急促细碎。这些都很好地反映出了弹奏所表现出的情感、音乐内容以及节奏的流畅性。 《锦瑟》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 首联用起兴手法,虽未点出锦瑟所奏的曲名,但诗人由此而思及“华年”,它的情调也就可想而知了。诗人没有指出弹奏者是谁,如果不是佳人而恰恰是诗人自己呢?引人遐想,造成了一种迷离的意境。 “沧海月明珠有泪”,这泪是美人之泪还是作者之泪?“珠有泪”“玉生烟”各有什么象征意义?怅惘、悲伤之情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于象征意义,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2)清丽的语言 李商隐的语言艺术从这首诗中也可见一斑。例如开头写诗人形容瑟及瑟音,用的只是“无端”“一弦一柱”等,语言清丽,却使人可以想象出那音调的凄婉悲怨来。中间两联所描绘的图景也同样具有清新明丽的特点,每一幅都有浓浓的抒情气氛和丰富的意蕴,意味无穷。 二、局部揣摩 1.《琵琶行并序》中几次写月,前后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关于月的描写共有三处。第一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主客分别,相对无言,黯然神伤,只有江月照着离人泪。第二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急奏之后,乐声戛然而止,听众还沉浸在美妙的乐曲声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第三处:“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秋江寒夜,冷月无声,琵琶女孤寂伤感,冷落愁苦之情溢于笔端。江无变化,月亦无变化,这三处描写,因情不同,景就不同。景随情变,这是文学描写的一般特点。 2.《琵琶行并序》第二段对音乐的描写非常出色,试分析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具体描写乐声的。 参考答案: 手法 例句 效果 比喻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写出乐声由急骤粗重而急促轻细而纷繁清脆;感情由悲愤而凄苦,悲愤凄苦倾泻而出,达到演奏的第一个高潮。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写乐声由高潮转入婉转低回,艰涩难通;感情由悲愤凄苦倾泻而出,转而抒发满怀哀怨,进而凄楚难表,以至无声,达到演奏的低潮。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写乐声雄壮、激越,进而猛然煞住;感情由凄楚无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