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11-06呼吸道正常及病理状态时的微生态孙丽君 王永清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人体微生态概述目录呼吸道有菌吗?呼吸道微生物简介不同疾病中的呼吸道微生物微生态制剂对呼吸道微生物及疾病的作用1、人体内 微生态概述微生物定植动力学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diversity)随年龄而增加,并受重要的生活事件(如分娩方式、抗生素应用、固食引入)及个体健康状态有关拟杆菌属、普氏菌属、梭菌属、肠球菌、瘤胃球菌属、乳杆菌属、Blautia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生命早期微生物多样性的减弱与发生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McCoy KD, et al. Clin Immunol, 2015;159(2):170-176机体免疫系统受微生态、外源性物质及饮食三者影响微生态、外源性物质(如抗生素)与饮食间彼此也有较强的相互影响McCoy KD, et al. Clin Immunol, 2015;159(2):170-176机体免疫状态相关致病原呼吸道微生物群(microbiota)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依赖于三要素Pettigrew MM, et al. BMC Infect Dis, 2016;16:317机体内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 与外界相通的表面或部位都有正常菌群。包括:皮肤、黏膜、胃肠道、呼吸道、眼和耳的外部、与空气接触或空气进入的生殖器官等。人体不同部位常见正常菌群分布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1g 人体正常菌群种类达1000余种 数量达100万亿个(人体体细胞只 有10万亿个) 重量约1271克, 体积相当于一个肝脏 99.9%是以双歧杆菌和类杆菌为主 的专性厌氧菌 0.1%是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的兼性厌氧菌10g20g20g1000g(78.67%)200g20g机体内无正常菌群的部位机体内无正常菌群的器官: 心脏、肝脏、脑、肌肉和生殖器官机体内无正常菌群的组织和其他部位: 血液、脑脊液、受检测的精液 在肾脏中的尿与儿科相关的微生物组的生理及病理作用妊娠期代谢状态:胰岛素抵抗感染儿童早期感染过敏-特应质自身免疫青春期-成人期感染代谢状态:肥胖-糖尿病过敏-特应质IBD自身免疫微生物组在哺乳动物生理发育中具有越来越复杂的作用,包括肠道、免疫、血液、代谢-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尽管作用的细节还未完全明了。婴儿期感染免疫发育脑发育过敏-特应质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 20th ed. 2016;12382、呼吸道 有菌吗?既有文献对(下)呼吸道的微生态描述甚简微生物群microbiota:在特定区域或栖息地中发现的所有微生物;不再使用术语“菌群micro?ora”。微生物microbe:指任何形式的微观生命,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或病毒。术语微生物组microbiome:微生物的总体连同由微生物群及其相互作用的环境所涵盖的基因。虽然经常互换使用“微生物组”和“微生物群”,但它们指的是不同的生态原则。Lijia Cui, et al. Ann Am Thorac Soc Vol 11, Supplement 4, pp S227–S232, Aug 2014 Leopoldo N. Segal, et al. Ann Am Thorac Soc Vol 11, No 1, pp 108–116, Jan 2014 肺不是无菌的新发现挑战老教条:健康肺是无菌的吗?目前使用不依赖于培养的技术,有大量文献证明正常个体下呼吸道中存在细菌产物。已经在健康受试者的肺中描述了多样的微生物组。发现在肺中存在的分类群通常也表现在口腔中。1234既往由于各种因素,在取样期间受到上呼吸道微生物群的污染而导致肺中较低培养细菌负荷,以及在促使需要复杂营养的微生物生长时的困难,均促成了肺无菌的假设。来自16S核糖体RNA(rRNA)基因的定量PCR的数据确认下呼吸道中的细菌负荷小于上呼吸道中的细菌负荷。Leopoldo N. Segal and Martin J. Blaser. Ann Am Thorac Soc Vol 11, Supplement 1, pp S21–S27, Jan 2014 肺有菌:证据及机制通常是通过支气管镜进行下呼吸道取样,检测到的微生物是来自上呼吸道微生物群在支气管镜上的残留还是来自下呼吸道存在争议。但在后续样品可以观察到细菌负荷的减少,支持了显著的传递效应。支气管镜传递效应变相帮助观察到下呼吸道微生物组富集上呼吸道分类群微抽吸在健康人中是常见现象,并且在几种呼吸疾病状态中恶化。微抽吸在睡眠期间发生,因呼吸与吞咽协调性的减少,导致胃食管反流发生,从而将口腔微生物接种到下呼吸道中。微抽吸Leopoldo N. Segal, et al. Ann Am Thorac Soc Vol 11, 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