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物理因素损伤.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物理因素损伤.ppt

如救护者游泳技术不熟练,则最好携带救生圈、木板或用小船进行救护,或投下绳索、竹竿等,使淹溺者握住再拖带上岸。   救援时要注意,防止被淹溺者紧抱缠身而双双发生危险。如被抱住,应放手自沉,使淹溺者手松开,再进行救护。 3.头及脊柱损伤淹溺者的抢救一般情况下,若你未经过救护特殊训练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不要从水中移出受伤者;②保持病人背朝上浮起;③等待帮助;④始终保持头颈的水平与背一致;⑤在水中保持和支持气道通畅。 若在暖浅水中发现无意识的淹溺者,不要试图将他移出,因盲目移出反而会加重伤情。若其有呼吸,使其保持面部朝上的姿势,支持其背部而稳定头及颈部。若水太深、太冷或有潮流,或需进行CPR,则将其从水中移出,以防止进一步损伤。在水中稳定病人,并平稳仔细地移出病人很重要。若无背板或无其他硬支撑物可用作夹板时,不要轻易将病人从水中移出。很多淹溺者被发现时脸朝下浮起,必须翻转背部。头及脊柱损伤淹溺者的抢救方法见(图6)。 (二)医疗急救 1.溺水者救上岸后首先清除口鼻淤泥、杂草、呕吐物等,并打开气道。 2.控水处理(倒水),时间不宜过长(1min即够)。 3.心肺复苏,及早进行气管插管,应用自动人工呼吸机。  4.并发症的防治,主要并发症有脑水肿、肺水肿、溶血反应、酸中毒、水和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5.淡水淹溺用3%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海水淹溺用5%葡萄糖溶液500~1000ml静脉滴注,或右旋糖酐40500ml静脉滴注。 6.淹溺者,尤其近乎溺死者必须转送医院观察和治疗,即使被认为危险已度过。因近乎溺死者可在淹溺发生后72h死于继发的并发症。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1)先兆中暑 高温下劳作一段时间 头昏、大汗、口渴、视物昏花、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烦躁、胸闷、心悸、恶心欲呕、疲乏无力、体温正常或略高。 立即脱离高温环境,而迅速转至阴凉通风处,稍加休息后,症状可很快缓解或消除。 (2)轻度中暑 先兆中暑症状 面色潮红、皮肤灼热、P快弱、大量出汗,体温38℃。 早期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迅速给予及时处理,3~4小时可恢复正常。 (3)重度中暑 轻度中暑症状 肌肉痉挛性疼痛、高热无汗、昏厥、虚脱或休克表现。 (1)热射病(中暑高热) 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多见于老年人。 典型临床表现:高热(40℃)、无汗和昏迷, 严重:重要脏器功能衰竭,DIC。是中暑的严重类型,患者常在发病24小时内死亡。 (2)热痉挛(中暑痉挛) 多见于健康青壮年,在高温下强体力劳动后。 大量出汗 肌肉痛性痉挛、四肢无力、疼痛,以腓肠肌多见。也可致肠道平滑肌、腹直肌痉挛,引起急性腹痛。类似急腹症。 (3)热衰竭(中暑衰竭) 又称中暑虚脱。是中暑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常发生在未适应高温作业的新工人和体弱者。 患者体内无过度热蓄积 患者无发热。 表现:恶心、呕吐、疲乏无力、头晕、头痛,继而脉搏细速、胸闷、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手足抽搐、血压下降、呼吸增快、体位性昏迷等。 (五)急救护理 中暑的急救原则 迅速脱离高温环境 迅速降温 口服或静脉补液 对症处理 积极防治休克等并发症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1.一般处理 阴凉、通风、安静环境。休息或静卧。 解开患者衣扣或脱去衣服,松开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 电扇、空调、室内置冰块等措施,使室内温度降至22℃~25℃ 2.降温-是抢救中暑的关键 环境降温:置于阴凉通风处或置于20℃~25℃房间内。 体表降温:①头部降温 ②全身擦浴 ③冰袋 ④冰水浴 体内降温:可采用冰水动静脉滴注、灌胃、灌肠等方法。 药物降温 3.补液 轻症:口服含盐冰水或清凉饮料 重症:静脉给予5%糖盐水1500~2000ml。 4.对症处理:预防休克、吸氧、升压等。 5.防治并发症:心衰、肾衰、肺水肿、脑水肿等。 天太热了,降降温吧! 水是防暑的良品。 第二节 淹溺 据报道,美国每年因水意外事故死亡者近9000人,是美国意外死亡的第四大原因。男:女=5:1,男性溺死的高峰年龄段在15~19岁。所有成人溺死者中约45%伴酒精中毒。 上海市1991~1995年院前救治溺水者共400人,其中院前死亡175人,院前死亡率为43.75%。 淹溺以7、8、9三个月发生率最高,分别占总数的15.23%、13.25%和12.50%。 病因 不会游泳者落入水中,或发生在会游泳者,多因游泳水域杂草丛生,水流过急,手足被缠绕不能自拔。 水上运动跳水或潜水意外 潜在性心、脑血管等慢性病在水中发作 人不慎跌入粪池、污水池、化学物质储存池等。 酒后游泳或游泳前服用其他药物。 二、发病机制 淹溺分为干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