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祁连山野生食用菌生物学特性及分类鉴定的研究-微生物学专业论文.docxVIP

几种祁连山野生食用菌生物学特性及分类鉴定的研究-微生物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兰州 兰州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几种 几种祁连山野生食用菌生物学特性及分类鉴定的研究 - - I - - - PAGE IV - 摘 要 本文从野生食用菌的资源分布、分类鉴定、生物学特性以及人工驯化栽培等几个方 面阐述了目前野生食用菌的概况。针对目前野生食用菌存在资源广、利用少的状态,对 祁连山几种野生食用菌进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以期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并为它 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其他野生食用菌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通过组织分离获得供试菌菌丝纯培养物,提取其基因组 DNA,并以此为模板进行 ITS 片段的扩增、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同时对供试菌菌丝生长进行最适温度、最适pH、 最佳碳氮源和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传统形态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供试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确 认QL-1、QL-2和QL-3菌株均属于蘑菇属中的绵毛蘑菇;QL-4菌株属于蘑菇属中的浅灰 白蘑菇;QL-5、QL-7和QL-10菌株初步确定为田头菇属中的三个新种;QL-6菌株属于离 褶伞属中的荷叶离褶伞;QL-8和QL-9菌株均属于鬼伞属中的毛头鬼伞;QL-11菌株属于 侧耳属中的粗皮侧耳。 .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了各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pH 值、碳氮源、无机盐 和维生素。其中 QL-4 菌株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为 26℃,最优 pH 值为 7.0,最适碳氮源 分别为蔗糖和蛋白胨,最适无机盐和维生素分别为硫酸镁和 Vb12;QL-5 菌株菌丝生长 的最佳温度为 24℃,最优 pH 值为 6.0,最适碳氮源分别为甘露醇和酵母粉,最适无机 盐和维生素分别为硫酸锰和 Vb5;QL-6 菌株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为 24℃,最优 pH 值为 6.0~7.0,最适碳氮源分别为淀粉和酵母粉,最适无机盐和维生素分别为硫酸钙和 Vb 合; QL-7、QL-8 和 QL-9 菌株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均为 24℃,最优 pH 值均为 7.0,最适碳 源分别为葡萄糖、蔗糖和甘露醇,最适氮源均为酵母粉,最适无机盐分别为硫酸锰、硫 酸镁和硫酸锰,最适维生素分别为 Vb 合、Vb6、Vb12;QL-10、QL-11 菌株菌丝生长的最 佳温度分别为 30℃和 28℃,最优 pH 值均为 7.0,最适碳源均为葡萄糖,最适氮源均为 酵母粉,最适无机盐均为硫酸锰,最适维生素分别为 Vb2 和 Vb5。并通过多因素正交设 计得出了各菌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 3.通过研究供试菌在不同栽培料中的吃料能力,得出木屑栽培料和棉籽壳栽培料是 各供试菌的较佳栽培料。同时,栽培试验也得出了部分菌株出菇的条件。其中 QL-11 菌 株在温度为 18-24℃、湿度为 75-85%、弱光照射条件下出菇;QL-10 菌株在温度为 24℃、 湿度为 75-85%、黑暗处理条件下出菇;QL-8 和 QL-9 菌株均在温度为 24-30℃、湿度为 75-90%、散光照射、覆土条件下出菇。 关键词:野生食用菌;分类鉴定;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 Abstract This thesis reviewed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wild mushrooms in resource distribution, taxonomic identificati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omestication and so on. For the case of less domestication for the wild mushrooms in contrast its abundant distribution at present time, this thesis studie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axonomic identification of several wild mushrooms from Qilian mountain. It was aimed to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hem, and to mak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It also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other wild mushrooms. The mycelia were isolated from the fruiting bodies.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mycelium, and then wa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