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通氧发酵加工工艺论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茶青采自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湄潭基地茶园黔湄601茶树品种,采摘标准为单芽。   12仪器与设备2010-联用仪日本岛津公司;57330-手动进样器、非结合型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头美国公司;20专用样品瓶天津奥特塞斯公司;2004分析天平上海津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13方法131样品加工加工工艺流程为茶青→萎凋→揉捻→自然发酵通氧发酵通氧发酵时间→干燥。   按照加工工艺流程,共设置了6个处理,分别为茶青→萎凋→揉捻→自然发酵→干燥;茶青→萎凋→揉捻→通氧发酵45→自然发酵至适度→干燥→待测样品;茶青→萎凋→揉捻→通氧发酵60→自然发酵至适度→干燥→待测样品;茶青→萎凋→揉捻→通氧发酵75→自然发酵至适度→干燥→待测样品;茶青→萎凋→揉捻→通氧发酵90→自然发酵至适度→干燥→待测样品;茶青→萎凋→揉捻→通氧发酵105→自然发酵至适度→干燥→待测样品。   通氧发酵设备自制通氧发酵装置,已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201220113859。   自然发酵设备竹篓、湿毛巾,每30翻拌茶堆1次。   6个处理是在相同的萎凋和揉捻后等分为6份,分别进行不同发酵工艺处理后,加工成样品待测。   发酵适度的判定参照贵州红茶加工技术标准。   132条件称取磨碎茶样10装入20样品瓶中,加盖密封,分别加入5沸超纯水,加盖密封,于70℃水浴锅中平衡10,固相微萃取吸附50后,于-联用仪进样,解吸5。   133条件-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025,025μ;进样口温度230℃;流速10;不分流进样;载气;升温程序40℃保持2,以5℃升至85℃,保持2,以2℃升至110℃,以7℃升至130℃后即以5℃升至230℃保持8;柱箱温度40℃。   134条件电子电离源;电子能量70;离子源温度230℃;接口温度230℃;质量扫描范围35~400[23-24]。   14数据处理采集到的总离子色谱图,采用计算机检索,参考标准谱图05、05,鉴定样品中挥发性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各成分相对含量。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通氧发酵加工工艺红茶样品香气成分鉴定6种不同工艺红茶样品经萃取、-分析得到总离子流色谱图。   22不同通氧发酵加工工艺红茶样挥发性成分比较将6个处理红茶样品的挥发性成分按照化合物种类进行分类。   结果表明,6个样品挥发性成分在组成上存在高度相似的特点。   但在相对含量上,随着通氧时间的延长,存在上升或下降的整体趋势。   6个样品挥发性成分比例均以醇类最高,随着通氧时间的延长,醇类物质表现出上升的整体趋势。   6个样品醇类相对含量均以β-芳樟醇最高,β-芳樟醇、反式香叶醇及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乙烷甲醇一起构成了6个红茶样品醇类物质的主体,其中处理组三者之和占整个醇类物质的7612,处理组为6758,处理组为5597,处理组为6512,处理组为6191,处理组为6448。   6个样品挥发性成分比例第2高的是酯类物质,随着通氧时间的延长,酯类物质表现出下降的整体趋势。   6个样品酯类相对含量均以水杨酸甲酯最高。   其中,处理组水杨酸甲酯占整个酯类物质的9325,处理组为9668,处理组为9387,处理组为7962,处理组为8228,处理组为8062。   其他检测出的酯类物质相对含量较低,且不同样品检测出的酯类物质组成差异较大。   6个样品挥发性成分比例第3高的是醛类物质,随着通氧时间的延长,醛类物质表现出上升的整体趋势。   6个样品醛类相对含量均以苯乙醛最高,处理组为312,处理组为452,处理组为356,处理组为381,处理组为441,处理为424,分别占醛类物质的4068、4589、3470、2763、4579、3876,其他相对含量较高的醛类物质包括苯甲醛、癸醛、α-柠檬醛等。   6个样品检测出的碳氢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处理组为251,处理组为621,处理组为661,处理组为365,处理组为801,处理组为553。   其中β-月桂烯、2-菠烯相对含量最高。   6个样品检测出的酮类物质,处理组为237,处理组为176,处理组为336,处理组为251,处理组为319,处理组为310。   6个样品均以顺式茉莉酮、β-紫罗酮相对含量最高,且随着通氧时间的延长2种物质均呈现出上升的整体趋势。   6个样品检测出的酸类物质较少,共检出2种酸类物质,分别为橙花酸、3-2-异丙基-5-甲苯-2-异丁酸。   橙花酸仅处理组检出,3-2-异丙基-5-甲苯-2-异丁酸仅处理组检出。   6个样品检测出的含氮类化合物仅1种,为咖啡碱,且处理组样品未检出。   6个样品检测出的杂氧化合物较少,共4种,检出种类随通氧时间

文档评论(0)

wangx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