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低温在麻醉中的应用
在全身麻醉下,或并用某些药物(如吩噻嗪类药物等)阻滞自主神经系统,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将病人体温降至预定范围,以降低组织代谢,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适应治疗上或手术上的需要,这是麻醉中应用低温的主要目的。1940年Smith 及Fay 首次报道试用局部冷冻进行截肢术之后,Bigelow 等人研究了低温的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法.他们发现降低体温的结果使耗氧量明显减少,脏器可以较长时间中断血液供应而不受损害。1952 年Cookson等最早成功地在全麻下用低温开展了儿童心内直视手术。我国在临床麻醉中应用低温技术始于1956 年。
第一节 低温的适应证
在无御寒反应的前提下,人体温度下降1℃ ,基础代谢率下降6.7% ,耗氧量降低约5% ,虽然各器官组织耗氧量减少的程度和功能下降的程度不一致(详见《麻醉生理学》),但各器官、组织的耗氧量、血流量、内分泌、心和肺做功均相应减少,耐受缺氧的时间延长,有利于阻断循环,便于手术操作而不导致不可逆性损害。同时伴有血液酸化、肝肾功能减退、肺循环阻力及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低温有如下特点:① 耗氧量、代谢率随体温下降而下降;② 心脏作功减少;③ 减少麻醉药用量;④ 抑制酶的活性和细菌的活力;⑤ 有抗凝作用,但不延长出血时间。因此,低温在临床麻醉中主要适应于下列情况:(一)心血管手术低温广泛应用于心血管手术,耗氧量降低可延长循环暂停时间来进行心脏或血管的手术,不致损害脑及其他脏器的功能。例如体温降至30~28 ℃
表13~1 不同体温时阻断循环的安全时限
体温(℃)
阻断循环时间(min)
32~30
8~9
30~28
10~15
28~18
15~45
<18
45~60
注:30~28 ℃以不超过10min为宜
(二) 神经外科手术低温能降低脑的代谢、耗氧量,减轻脑水肿,降低脑血流量和颅内压,有利于颅内手术施行。浅低温对脑组织亦有保护作用,适用于可能需要暂时阻断局部循环,控制出血的病人,如颅内一些血运丰富的肿瘤切除、血管畸形和动脉瘤手术。(三)其他1、肝和肾的手术 肝和肾是耐受缺氧较差的器官,在常温下一般阻断肝血流时间不得超过20min,阻断肾血流时间不得超过40min,特别在肝、肾有严重疾病功能异常时,耐受缺血缺氧的能力更差。要延长阻断时间,则需采用低温。全身低温操作复杂、并发症多,为满足手术需要可采用肝和肾局部降温。不同温度下重要脏器耐受循环阻断的时限见表13~2。表13~2 不同温度下重要脏器耐受循环阻断时限(min)
37
28~32
25
大脑
3
8
14~15
脊髓
30~45
肾
30~40
60
肝
20
60
2、创伤大、出血多的手术 低温增加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休克发生,如用于切除大动脉瘤或进行大血管移植等。3、控制高热 适用于麻醉期间各种因素引起的体温升高,如甲亢危象、恶性高热、感染、创伤及环境或药物引起的高热。降低体温可降低代谢,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
4、脑复苏 在心脏停搏后,采用浅低温(34 ℃ 左右或30~34
第二节 降温、复温、监测及注意事项
一、麻醉处理
麻醉中应用低温时要做到以下三点:① 避免御寒反应;② 肌肉完全松弛;③ 末梢血管扩张良好。因此降温必须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进行。麻醉前用药可使用常用剂量的苯二氮卓类或巴比妥类、吩噻嗪类、阿片类药物,抗胆碱药宜用阿托品0.01mg/kg ,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麻醉诱导可采用常用剂量的芬太尼、依托咪酯或异丙酚等,辅助肌松药如琥珀胆碱、维库溴铵或泮库溴铵等,静脉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可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如芬太尼、咪达唑仑、异丙酚等,但低温时肝药物酶活性下降使药物降解过程延长,应注意酌减剂量。也可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包括前述药物加吸入麻醉药如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等。全身麻醉维持期间辅助适量的肌松药。降温前宜适当使用小剂量氯丙嗪(0.25~0.5mg/kg) ,以防止寒战及血管痉挛,使末梢血管扩张,有利于体温下降。二、降温方法
麻醉达到一定深度后可开始降温,最常用的方法有:1、体表降温(l)冰水浴或冰屑降温法:在气管内麻醉后,当麻醉达适当深度,给适量的吩噻嗪类药物和肌松药后,将事先垫放在病人身体下的橡胶布四周提起,倒入有冰屑的冰水,维持水温0~4 ℃ (儿童2~4 ℃),使身体的大部分浸泡在冰水中进行降温。身体深部的温度需待通过体表降温后的血液灌流才能下降。体温开始下降缓慢,约10min后下降速度加快,待食管温度降至34~33 ℃ 时,可撤去冰水将病人体表用毛巾擦干。停止降温后体温仍继续下降,续降少者仅2~3 ℃ ,多者可达5~6 ℃ ,续降程度与体型、室温、冰浴时间、药物有关。肥胖者降温时开始体温下降慢,停冰浴后续降多。体瘦者降温时开始下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