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国际价值与价格(国贸理论与实务天津财经大学,齐俊妍).ppt

第四章国际价值与价格(国贸理论与实务天津财经大学,齐俊妍).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津财经大学国际贸易系 齐俊妍 第四章 国际价值与价格 国际价格的确定 ——提供曲线 国际价格的变化 ——雷布津斯基定理 贸易的贫困化增长 贸易条件的相关争论 国际价格 是一定条件下国际市场中形成的价格,是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围绕国际价值上下波动。 贸易条件即商品的交换比率 A国贸易之前的国内交换比率为2X:1Y; B国贸易之前的国内交换比率为1X:2Y; 双方都接受的国际交换比率必须在两国国内交换比率之间; 两国国内的交换比率是国际价格的上下限。 相互需求法则(The Law of reciprocal demand) 约翰·穆勒(John·Mill) 1848年在“政治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中, 据大卫·李嘉图的相对利益理论,提出了相互需求法则; 指出根据给定的两国国内不同商品交换比率的上下限,由两国对商品的需求强度来确定实际的贸易条件。 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国际交换比率越接近于 外国国内的交换比率; 对本国就越有利。 马歇尔的提供曲线(1) (offer curves) 马歇尔(Alfred·Marshall)使用均衡分析的方法,利用提供曲线解释了穆勒的相互需求学说。 提供曲线的含义: 在不同的国际交换比例下,一国的进口需求和愿意提供的出口供给。 提供曲线的特点 提供曲线凸向的轴表示出口商品,凹向的轴表示进口商品; 提供曲线上任意一点和原点连线的斜率表达了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贸易条件)。点的坐标是在这一贸易条件下愿意出口和进口商品的数量. 国际价格线离本国的提供曲线越远,则贸易条件 对本国越有利 国际价格的变化——动态分析 生产要素增长的三种情况: 雷布津斯基定理 如果要素和商品价格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而另一种要素保持不变,其结果是密集使用增加要素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密集使用另一种要素生产的产品数量减少。 若一国的初始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若是中性的增长,则比较优势未发生变化; 若是偏向劳动的增长,则按雷布津斯基定理,该国更多的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将强化原来的比较优势,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更多; 若是偏向资本的增长,则生产更多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较少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生产要素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1) 如果该国相对丰富要素增加的幅度大于相对稀缺要素增加的幅度,则该国贸易条件恶化; 按H-O定理:一国出口相对丰富要素生产的商品 若该国相对丰富的要素增加的幅度大于相对 稀缺要素增加的幅度 ——按雷布津斯基定理:相对丰富要素生产 的产品增加,即出口产品生产增加—— 国际市场上这种产品的供给增加——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际市场上 这种产品的价格下降——该国贸易条件Px/Pm 中Px下降——贸易条件恶化 生产要素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2) 如果该国相对稀缺要素增加的幅度大于相对丰富要素增加的幅度,则该国贸易条件改善; 在收入增长引起进口增加时,如果一国进口需求增长快于外国对其出口需求增长,则该国贸易条件恶化; 如果外国对该国出口需求增长大于该国进口需求增长,则贸易条件改善。 贸易的贫困化增长 当一国由于某种动因(单一要素供给的极大增长)导致传统出口商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其结果是不仅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严重恶化,而且导致该国的国民福利下降。 可能出现贸易贫困化增长的条件 该国初级产品的出口占世界市场较大比重,出口的进一步扩大将导致世界市场的供大于求,导致价格大幅度下降; 其他国家对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很低,不会因为价格的大幅度下降而极大增加进口量; 该国强烈依赖初级产品的出口,以致即使在贸易条件不利时也不能紧缩出口,而为了保持一定的出口收入,而仍增加出口,导致在出品出口增加的同时,贸易条件恶化,国民福利下降。 关于贸易条件的争论 普雷维什——辛格假说 发展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先后提出了贸易条件对发展中国家日益不利的见解,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贸易条件长期的恶化了。 普雷维什——辛格的基本观点 作为原料出口国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的趋势; 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 技术进步的好处为工业国家所获得; 制成品与初级产品的市场结构不同,前者更具垄断性; 发达国家的工会组织强大,容易波阿吃较高的工资水平,制成品价格不会降低。 为了扭转么贸易条件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局面,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尽快实现工业化。 关于贸易条件的争论 有经济学家认为普雷维什的数据存在问题; 世界银行分析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在70年代相对于工业化国家而言是改善的; 收入贸易条件 由威尔逊(T·Wilson)、辛哈(P·R·Sinha)和卡斯特里(J·R·Castree)在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