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竹林应气候的变化特征论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历史时期我国气候经历了冷暖相间的几度波动变化,对竹林的生长也发生了很大影响,西北地区竹林的分布范围也随气候的波动发生了变迁。   竹林分布总体上来看是逐渐南移,汉唐时期其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元代以后其经济作物的地位已变得不十分重要。   文章分仰韶温暖时期、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六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论述了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竹林分布的影响。   关键词气候变化;历史时期;西北地区;竹林分布前言我国西北地区按自然地理区域划分,除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西半部与山西省。   自七十年代以来,探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动植物分布关系的著述很多,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西北地区竹林分布的关系进行探讨,敬请诸方家指教。   一、仰韶温暖时期的气候变化对竹林分布的影响仰韶温暖时期是我国全新世气候最温暖时期,距今约8000——3000年之间。   仰韶中期距今约5000年西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较现代高2—3o,正月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3—5o。   在黄河中游地区存在有大片竹林的分布。   考古发现属于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有竹鼠的骨骼遗迹,竹鼠是专门栖息在热带、亚热带竹林中一种穴居性小型啮齿动物,主要以竹笋、竹根或竹林下的其它草木植物为食。   现在在西安地区这种动物已经不存在了,仅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竹林中。   甘肃天水市渭水支流藉河北岸的师赵村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第五期文化距今5400年——4700年出土可鉴定动物遗存1606件,其中就有竹鼠。   竹鼠生活在渭水上游,表明当时生长着茂密的竹林,供竹鼠等动物生活。   陕西汉中地区新石器时代龙岗遗址中有不少野猪、野牛、华丽黑鹿、水牛及大量竹子残骸,说明距今7000—6500年间的汉中地区气候十分温暖,与西安半坡遗址的自然物候大致相当。   从临近地区的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考古发掘也说明,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黄河流域有大面积竹林的分布。   二、先秦时期气候变化对竹林分布的影响历史学常将秦朝建立以前的夏商周时期称为先秦时期。   西北地区这时期气候较现在温暖,适宜于竹类的生长。   从陕西临近省份河南安阳地区的古代遗址——殷墟也可佐证。   殷墟是殷代故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那里发掘出大量的古生物遗骸,其中有同西安半坡遗址相同的竹鼠等亚热带动物。   殷商甲骨卜辞中有箕、筐、笰、箙、簟等竹部文字。   说明陕西地区有竹林的分布。   随着周朝的建立,国都设在镐京今西安附近,当时的官方文字先铭于青铜,后写于竹简。   中国的许多方块文字,用会意象形来表示,在那时已形成。   方块字中如衣服、帽子、器皿、书籍、家具、运动资料、建筑部分以及乐器等名称,都以竹为头,表示这些东西最初都是用竹做成的。   由此可以想象到当时竹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曾起到了何等重要的作用。   因此可以推测,在周朝初期气候温暖,可使竹类在黄河流域的陕西地区广泛生长。   在周代成书的《诗经》中也有记述。   如《诗?秦风?小戎》中云竹闭绲縢,反映了渭河与千河上游,今天水、陇县一带有竹林分布。   到西、东周之交有竹制弓箭的记载。   《山海经??五藏山经?西次二经》载高山,其木多梭,其草多竹。   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   泾水源出六盘山东南,高山即是六盘山,说明六盘山区在当时有竹林分布。   《诗?小雅?斯干》曰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足见当时镐京附近终南山今秦岭北坡一带,有不少竹林的分布。   春秋时期董安修建晋阳城今山西太原南时,就使用了当地所产的大批竹材。   从《诗?国风?秦风》诗句中终南何有?有条有梅也可以看出,梅树和竹类当时在终南山分布的相当普遍。   梅树是亚热带植物,现今仅分布于淮河以南地区,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西北地区的气候之温和。   三、秦汉魏晋六朝时期的气候变化对竹林分布的影响秦汉时期实现了中国的完全统一,经济文化达到了繁荣。   这时期气候较今温暖湿润,竺可桢先生认为到了秦朝和前汉公元前221—公元23年气候继续温和,平均气温较今大约高15o左右。   西汉时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描写当时经济作物的地理分布时说蜀汉江陵千树橘、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   内中渭川千亩竹正是西汉时期关中地区自然景观的一大特色。   也反映出当时这一地区气候较今温暖湿润,有类亚热带型。   因此,西汉时期陕西的关中地区有大面积竹林分布。   《汉书?东方朔传》载东方朔以有秔稻、粱粟、桑麻、竹箭之饶,称关中为天下陆海之地。   《汉书?地理志》中称秦地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陆海,为九州膏腴之地。   《史记》中司马相如称

文档评论(0)

duyingji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