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朝的饮茶文化,你知道多少呢?
唐朝的饮茶文化,你知道多少呢? 在我国的饮茶史
上,向来有“茶兴于唐,盛于宋”之说。自从世界上第一部茶书,即陆羽撰写的《茶经》问世以后,饮茶也逐渐由渴饮、药饮而进入品饮,讲其色,品其味,视其雅,成为生活中的
一种艺术享受。 唐代中、晚期,己改变陆羽始创的“煎茶法”,
采用“点茶”方式,到了宋代,在前朝点茶的基础上,形成斗
茶,更加丰富了生活情趣。 北宋蔡絛的 《铁围山丛谈》 中说:
“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 而本朝又至祐陵即徽宗
时益极新出,而无以加矣。 ”宋徽宗对饮茶就很研究, 他不仅
写过《大观茶论》 ,也爱好斗茶技艺。蔡京在《延福宫曲宴
记》内写徽宗的一次演技情况:“宜和二年 1120 年十二月葵巳,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
汤击沸,少顷,自乳浮盏面,如疎星淡月。顾诸臣曰:“比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金海陵王完颜亮,也曾“点茶,延接儒生”,被视为完颜亮的德行技艺, 点茶技艺传到日本以后,
逐渐形成了至今仍流行的以“和、 敬、清、寂”为宗旨的“茶道”,
保留了唐宋时期士大夫们的一些饮茶情趣。 据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金银宝器衣物帐》碑记载,地宫安放的唐懿宗、僖宗皇帝供奉茶具有:“笼子一枚,重十六两半。龟一枚,重二十两。盐台一副, 重十三两。 结条笼子一枚, 重八两三分。
茶碾子、茶罗匙子副七事,共八十两??琉璃钵子一枚,琉
璃茶碗托子一副”。另外还有长柄银勺、 银则、菱弧形银方盒、盘圆座银盐台,无疑都属茶器。还有,秘色瓷器中的小碟、
琉璃器中的盘子,也可视为唐代宫廷饮茶器具。 第一个步骤:准备工作——烘干茶饼 鎏金飞鸿球路纹银笼子 唐代饮茶用的“茶叶”,要经过加工, 压制成茶饼,
平时,用纸或蒻叶之类包存,放在茶笼里,挂在高处,通风防潮。饮用时,随手取出,如果茶饼己受潮,还需要将茶笼放在炭火上稍作烘烤,使茶饼干燥,便于碾碎,普通的茶笼
用竹篾编制。 法门寺所出的鎏金银笼子, 制作精美, 通高 l7.8
厘米,口径 l6 厘米,腹深 l0.2 厘米。笼底焊有四足,笼子体
积不大,笼内衬放蒻叶,用以防潮,据估计,笼内能盛放四
五两小串茶饼。 第二个步骤:烧水 唐壶门
高圈足座银风炉 唐代煎茶,首先要用炉煮水。唐代陆羽
在其《茶经》中这样说道 : “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
又说 : “其炉,或锻铁为之,或运泥为之。”表明风炉通常由铜、
铁,甚至揉泥制作而成。而这件唐壶门高圈足座银风炉,乃是宫廷御用茶具,无论是材料与制作,还是工艺与装饰,都非常讲究,是民间风炉所无法比拟的,它为研究唐代宫廷茶
文化提供了最好的物证。 壶门高圈足银风炉,通高为
56.0 厘米,盖高 31.3 厘米,口径 17.7 厘米,炉身高 25.2 厘米,全重 3920 克。通体素净, 钣金成型, 由盖和身组成。
炉盖的顶部有三层银片做成仰莲瓣,并承托锥顶状莲蕾。盖
面为半球形,上部镂空,还有两层莲瓣。盖沿有渐收的三层
棱台。炉身系敛口,深腹,筒状,平底,圈足,其口沿亦有
三层渐收的棱台。腹部上小下大,有稳定感。腹壁分内外两
层;内层与炉底铆接; 外层亦作圈足。 腹的下部有六个壶门,
以利通风发火。炉底与炉壁铆接,下焊十字铜片,以承托木
炭,供燃烧生火。炉身两侧,各装一个提耳,以便移动。出
土时,盖面贴有封签,墨书 : “大银熏炉,臣杨复恭”字样。表
明这件高圈足座银风炉,是由杨复恭奉献的。
唐系
链银火筋
唐系链银火筋 ,筋,又称箸,俗称筷子。火筋,
煎茶时生火挟炭的器具,所以,火筋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茶
具。而古人对茶具的认识,又不同于今人,古人认为凡与烹
茶饮茶有关的器具,都称为茶具。这样,煎茶烧水时生火加
炭用的火筋自然也就归纳到茶具中去了。古代特别是唐宋期
间的一些茶著中,凡提到茶具时,都提到了火筋。
系链
银火筋,通长 27.6 厘米,上端径 0.6 厘米,下端径 0.3 厘米,链长 10.3 厘米,全重 765.0 克。整体呈圆柱形,上粗下细,链为银丝编成。火筋上端顶部为宝珠形,其下有凹槽,环鼻
嵌入其中,将两筋用链系结成一体。这件火筋,造型设计精巧,风韵雅典,充分体现了唐代制造金银器具的高超工艺水
平。 火筋,在陆羽《茶经·四之器》中称之为火筴, 并说 : “火
筴,一名筋,若常用者,圆直一尺三寸,顶平截,无葱台勾
鏁之属,以铁或熟铜制之。”其意是说,火筴鏁又名筋,和常用的相同,圆而直,长一尺三寸,顶端扁平,不用“葱台勾”之类装饰物,用铁或熟铜制作而成。这里说的火筋,乃是民间用的茶具,而作为宫廷或达官贵人的家用的火筋,常用金
银制作而成。 这件火筋作为唐皇朝向佛供俸, 祈求海晏河清、国运昌盛的茶具之一,其珍贵是可想而知的了。 第三个步骤:碾茶 唐鎏金壶门座茶碾 取出的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26学年粤教粤科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P182) .docx
- 电机拖动应用技术第2章知识点回顾总结.docx VIP
- 蓝光BL及BL培训总汇讲解.ppt VIP
- Q SY 17816-2021 泡沫驱用起泡剂技术规范.pdf VIP
- SL∕T 619-2021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pdf
- 蓝光BL及BL培训总汇演示文稿.ppt VIP
- 第三单元:测量(单元复习课件-)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pptx VIP
- 巨人通力GPS53K(SIEI)-YH_电气原理图纸G3001007(B)N-2020-12.pdf
- 第1单元第5课《图片的局部处理》课件【滇人版】《信息科技》五年级上册.pptx VIP
- 《物业服务模式》课件.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