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米材料的种类和分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場發射顯示器技術原理:傳統的場發射顯示器(FED)之三極結構,由真空封裝(Vacuum Sealing)技術將薄膜式的場發射陣列(FEA)所構成之陰極板(Cathode Plate),與利用厚膜網印法製作成螢光粉層之陽極板(anode plate),組合於高真空(10~10 Torr)的環境,利用FEA所產生電子源,於陽極電壓(3000~8000 V)的加速下衝擊螢光粉使其發光,因此FED為一自發光顯示器,且具備高亮度、高效率、無視角、省電等優點。薄膜式的FEA利用半導體薄膜製程,在玻璃基板上製作出二維陣列(X-Y Matrix)的FEA,為了提高場發射電流密度,在每個像素(pixel)中排列數以千計的發射尖端,這些發射尖端的材料一般以鉬(Mo)金屬為主,當施加足夠之電壓於閘極與陰極時,因量子穿遂效應,電子即由發射尖端穿越金屬表面之位能障壁進入真空區。 (2)奈米碳管場發射顯示器(Carbon Nanotube Field Emission Display;CNT-FED)是利用厚膜網印製程及FED技術實現CRT平面化的可能性,不僅保留了CRT的影像品質,並具有省電及體積薄小之優點;同時結合奈米碳管的低導通電場、高發射電流密度、高穩定性等特性,成為兼具低驅動電壓、高發光效率、無視角問題、省電的大尺寸、低成本等優點的全新平面顯示器。 * 第五章 奈米材料 5.1 前言 5.2 奈米材料的性質 5.3 奈米材料的研製 5.4 奈米碳管 5.1 前言 奈米材料是指尺寸1-100 nm的物體,其大小要比應用特性之特徵長度還要小。例如一般材料破裂,都是從極小的微裂縫開始,當物體縮小到與微裂縫相當的大小後,就不會產生微裂縫,其破裂行為將與塊材時不一樣。可知,奈米材料絕對不是尺寸的縮小,而是因其奈米尺寸的大小,改變了材料的基本性質。奈米材料可以是金屬、陶瓷、高分子甚至是複合材料。奈米材料能展現新穎的光電、磁性、熱學及化學性質是因為:物體包含有限的原子總數,因此趨近由原子物理或是量子物理所預測的性質;較高比例的原子佔據在表面上,因而表面的行為較重要 一種新材料或新技術的出現,總會帶給人們無限的憧憬與期望。目前,最受科技界矚目的奈米科技,就是其中的翹楚。 1940年代電晶體(transistor)的出現,走上舞台時並未獲得大家的注意,相關報導也僅披露於地方性小報上。 1980年代逐漸受到矚目的微機電系統(MEMS)技術則受到相當的青睞,當第一個微細加工製作的可轉動馬達出現時,各大傳播媒體大篇幅地報導。隨之而下,人們對奈米科技的發展潛力,愈有更高的期待。奈米科技的濫觴相當早。 至1980年代末期及1990年代初期,奈米科技才逐漸成為一專門領域,尤其是原子尺度觀察及操縱能力於1980年代研發出來後,對於奈米科技的發展,更扮演著推波助瀾的角色。及至今日,它的發展速度更驚人,甚至可說達到失控的地步,吸引各界的目光,各個領域及行業,都想涉入或和奈米一詞拉上關係,以提升其附加價值及競爭力。 奈米材料的範圍非常廣泛,從自然界中的,到人為的各種材料。自然界中的例子,如許多細菌或是生物辨別方位的方法,即是靠著生物體既有的單磁區奈米顆粒(FeO)。這些自然界的現象,可以作為人類製作奈米材料的樣版,也可以學習仿照,將之應用於人體的器官內。至於其他無機材料方面,從1960年以金屬奈米粉末開始,1980年做到只有100顆原子組成的奈米團簇,1990年量子點重新發現,1991年一維奈米碳管的發現,最近十多年則是各種維度、各種奈米結構相繼發現。 奈米材料的研究範圍涵蓋有零維的奈米粉末、奈米顆粒、奈米團簇、量子點等;一維的奈米線、奈米帶、奈米管、量子線;二維的各種物理、化學性質的奈米薄膜,如巨磁阻磁性薄膜、發光及微機電的奈米鑽石薄膜,及半導體量子井結構等;三維的奈米結構,如多孔洞薄膜、顆粒,奈米晶粒;奈米複合材料,如奈米高分子夾層、不同奈米材料堆疊之複合材料等。 5.2 奈米材料的性質 奈米材料的製備,主要分為物理及化學方式兩種。 物理方式,通常利用微影蝕刻(lithography)、乾濕式蝕刻 (etching)等蝕刻方法,即是由上而下 (top-down)的方法來製備奈米粒子。光蝕刻法的極限約在0.07微米左右,而利用離子束 (ion beam)或電子束 (electron beam),可以改進蝕刻精度極限,縮小至0.01微米,但要製備比0.01微米更小的奈米材料尺寸,就必須改變蝕刻技術的方法。 化學方式,通常所用的方法,是由下而上 (bottom-up)的方法,也就是以原子或分子為基本單位,利用溶液微胞侷限、電解、生物模板、溶膠-凝膠、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等方法,漸漸往上成長成奈米粒子。 於物理性質或是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