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与神经可塑性讲课 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智力和人格因素 智力与脑的可塑性关系十分密切,智力越高,可塑性越强,脑损伤后恢复越好。 一般认为,乐观、外向、随和的个性有利于脑损伤后的康复过程。主要是有这些特征的患者更愿意参与康复训练。遗憾的是,脑损伤往往会改变人格,导致患者出现创伤后抑郁,不利于康复。所以,患者的态度,康复工作人员、治疗师、家人的照顾等都是重要因素。 * * * * 语言(language)是人类用来交流思想、情感和需要的按一定规则组成的符号系统,以及对这个符号系统的应用。 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 3.投射纤维projection fibers 由大脑皮质与皮质下各中枢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它们大部分经过内囊。 内囊internal capsule 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板。在水平切面上呈向外开放的“V”字形,分内囊前肢、内囊膝和内囊后肢3部。内囊前肢(又称额部)伸向前外,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内囊后肢(又称枕部)伸向后外,分为丘脑豆状核部(豆状核与丘脑之间)、豆状核后部和豆状核下部。内囊膝介于前、后肢之间,即“V”字形转角处(图17-78)。 * * (1)内囊前肢投射纤维:主要有额桥束和由丘脑背内侧核投射到额叶前部的丘脑前辐射(图17-78)。 (2)内囊膝的投射纤维:有皮质核束,该束纤维是从中央前回下1/3(躯体运动区头面部代表区)发出的纤维下行到脑干各一般躯体运动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图17-78)。 (3)内囊后肢的投射纤维:经丘脑豆状核部的下行纤维束为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和顶桥束等,上行纤维束是丘脑中央辐射和丘脑后辐射(图17-78)。其中皮质脊髓束是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发出的至脊髓前角运动核的纤维束。而丘脑中央辐射是丘脑腹后核至中央后回的纤维束,传递皮肤和肌、关节的感觉,如此区受损,则导致对侧半的躯体感觉障碍。经豆状核后部向后行的纤维有视辐射及枕桥束,前者由外侧膝状体到视皮质;后者由枕叶至脑桥核。经豆状核下部向外侧行的纤维有听辐射及颞桥束,前者由内侧膝状体至听皮质,后者由颞叶至脑桥核。因此,当内囊损伤广泛时,患者会出现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受损),对侧偏瘫(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受损)和偏盲(视辐射受损)的“三偏”症状。 图17-78内囊模式图 * * 这个案例足以说明,脑组织可塑性非常大,在适当情况下,能够自动适应出生前或出生后的脑损伤。 * 这是一幅神经网络的示意图。 * * 早期神经结构最大限度的保留要求脑梗死后尽快恢复血管再通,干预时间窗短,能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有限。而神经可塑性在脑梗死后的相当长时间内都可受到调节,后者是我们治疗的主要方向. * * * 其程度取决于缺血病灶的严重程度, * 这个过程可延续数月,直至将伤区的废料清理完毕,只留下增生的胶质细胞,其中星形胶质细胞在此区形成的疤痕可能妨碍或阻断神经元功能的恢复。 * 当神经元被切断后,切口附近的部位就会退化坏死,顺向的使位于远端、靠近轴突方向产生退化作用,称为顺向退化作用。而逆向的使位于近端、靠近细胞体的方向产生退化作用,称为逆向退化作用 * 所谓再生作用,是指神经元受损伤后,在曾经支配的区域,由尚存活的轴突生出新枝,填补腾空的突触,重建网络联系。再生作用是周围神经系统常见的现象。 * 突触后细胞若长期缺乏突触输入的刺激作用,就会提高对神经递质的敏感度,以适应刺激匮乏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去神经支配的超敏作用。 * 丰富环境对脑发育和脑损伤修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脑发育与脑损伤修复的基础是神经可塑性。 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理论 突触的可塑性主要指突触连接在形态和功能上的修复,即突触连接的更新和改变;突触数目的增加或减少;突触传递效应的增强或减弱。 神 经 突 触 发 芽 失神经过敏 学习和记忆 神经生长因子和免疫因子 细胞移植 突触可塑性 表现 功 能 重 组 神经生长因子和免疫因子 潜伏通路的启用 药物、轴突上离子通道改变 其 他 功能重组 从解剖部位角度分为:活动依赖性的功能重组;脑损伤区周围皮层的功能重组;脑损伤对侧相应部位代偿性功能重组;其他皮层功能替代重组; 从生理学角度分为:系统内重组和系统间重组。系统内重组主要指神经轴突发芽,轴突上离子通道的改变和突触效率的改变。系统间重组是指由在功能上不完全相同的另一系统来承担损伤系统的功能。(1)古、旧脑的代偿;(2)对侧半球的代偿;(3)在功能上几乎完全不相干的系统代偿。 脑功能区的重组 1.学习经验的影响 后天的训练经验改变了脑功能的结构组织。 功能重组的危害 皮质功能区的扩大使功能区彼此侵占,反而妨碍了技巧的 灵活操作。 如“乐师痉挛”或 称聚焦手张力障碍。 2.幻肢的感觉 有研究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