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连续培养中,微生物的生长状态和规律与分批培养不同,往往是处在相当于分批培养中生长曲线的某一生长阶段。 如:废水生物处理的连续运行过程中,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处在相当于分批培养生长曲线的生长阶段:加速期或对数期,或静止期或衰亡期。 连续培养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进水 对数期 衰老期 平推流式活性污泥法 稳定期 占优势 废水生物处理设计时,按废水的水质情况,可利用不同阶段的微生物处理废水。 如: 常规活性污泥法,稳定期 生物吸附法,稳定期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对数期 延时曝气法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衰老期 4.生长曲线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 第三节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一切生物体最本质的属性之一。 指上一代生物如何将自身的一整套遗传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行为或功能。 遗传 遗传具有保守性 优点:保障优良性状稳定遗传; 缺点:环境变化,无法适应而死亡。 几个重要概念: 遗传型 又称基因型,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遗传因子即基因组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是一种内在的可能性或潜力。 表型 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和内在特性的综合,是其遗传性在合适环境条件下通过代谢和发育而得到的具体表现。是一种现实性。 遗传型 (可能性) + 环境条件 表型 (现实性) 代谢,发育 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也是遗传型的改变。 特点: 出现几率低 性状变化幅度大 新性状稳定、可遗传 变异 饰变 外表的修饰性改变,即一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特点: 群体中的个体几乎都同样变化 性状变化的幅度小 不遗传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3.虎父无犬子; 4.一母生九子,母子十不同。 请大家想一想,与遗传变异有关的俗语或谚语有哪些?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应用 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 利用物理因素、化学药物处理微生物提高其变异频率,可获得具有优异特性的变异菌株。 工业废水生物处理中,可以用含有某些污染物的废水筛选、培养菌种,使其适应并有高效降解其中污染物能力。 驯化 一、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 1866年-奧地利孟德尔发表论文《植物杂交实验》,提出分离律、自由配合律等遗传定律。 1879年-德国生物学家弗来明在细胞核內发现了染色质 1903年-美国细胞学家萨顿发现,细胞染色体的活动方式,与孟德尔所描述的遗传因子极为类似。 1909年-丹麦的丹麦的植物遗传学家约翰逊开始以“基因”取代“遗传因子” 1910年-美国遗传学家摩根通过果蝇的研究,证明了基因存在染色体上 真正确立遗传物质:1944年后的3个著名实验。 哪些人用什么方法最终证明了 遗传的物质基础? 1.格里菲斯经典转化实验(1928)及埃弗里、麦克劳德、麦卡蒂等人的转化补充实验(1941)。 2.赫西和蔡斯大肠杆菌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实验。 3.H.Fraenkel-Conrat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R型菌 (粗糙、 无毒性) S型菌 (光滑、 有毒性) 多糖类荚膜 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将R型活菌注入小鼠体内 一段时间后 (3)碳酸盐呼吸——CO2或CO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产甲烷菌可利用甲醇、乙醇、乙酸等作为氢供体,将CO2还原为CH4。 可以用来获得清洁能源--甲烷气。 有机废物的卫生填埋等需要考虑厌氧产生的甲烷气,可以收集来作为能源。 无氧呼吸的典型类型 3、发酵(代谢发酵) 有机物 氧化的基质 最终受氢体 有机物 氧化 有机物 (1)发酵的特点: 工业发酵:利用微生物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过程,均称发酵。 微生物或细胞在不需要氧的条件下转化物质的形态并将底物中的化学能转移产生ATP的一种方式。 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第一节 微生物的代谢 底物氧化不彻底,释放部分能量。产能少 葡萄糖 糖酵解作用 (EMP) 丙酮酸 发酵 有氧 无氧 各种发酵产物 三羧酸循环 (TCA) 被彻底氧化生成CO2和水,释放大量能量。 EMP途径产生2分子丙酮酸,获得2个ATP和2个NADH(或NADH+H+),NADH可在有氧条件下经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产生6个ATP,在无氧条件下则可把丙酮酸还原成乳酸或乙醇。 糖酵解的步骤 步骤一 步骤二 发酵产物 两大步骤 (1)两大步骤 第一步: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预备性反应,生成2分子中间产物 3-磷酸甘油醛; 第二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合成ATP并形成两分子的丙酮酸。 EMP途径 如: 酿酒酵母进行的酵母菌同型酒精发酵; 由德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进行的同型乳酸发酵。 ……….. 通过这些发酵,微生物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 (江西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院) 招聘事业编制人员18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预算编制的时间安排.pptx
- T∕COSOCC 014-2024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经营管理系统数据管理技术规范.pdf VIP
- 《装备测试性工作通用要求GJB 2547B-2024》知识培训.pptx VIP
- 全电路欧姆定律.ppt VIP
-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鸿门宴.doc VIP
- 小学与初中数学课程衔接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幕墙工程完整的清单报价.xls VIP
- 专题4平行线中的翻折求角度问题及角度之间的关系(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版义务教育《艺术音乐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荐).docx VIP
文档评论(0)